朱高煦當然不介意,原本雙方就是一場交易,現在交易成功,大家都很有信用,和氣生財。

至於以後的事,可以留給後人解決,因為他相信,在他的帶領下,大明朝只會越來越強,將來沒有什麼不能征服。

思任法高高興興的離開,第二個進來的是那榮。

那氏有雲南最大的牧場,地位相當重要,資源也是相當重要,至少在機槍沒有出來之前,騎兵還是有用的,別的不說,僅在雲南、交趾那片運輸,就需要大量的馬匹。

那榮先拜見了皇帝。

朱高煦也是客客氣氣扶他起身,等他坐穩後,更道:「過幾天,雲南沐晟將被封為西平王,永鎮雲南。」

「啊」那榮啊了下,表情也沒啥變化。

「思氏出兵出力出錢,思氏族人死傷數萬,封麓川王,永鎮麓川。」

「啊」那榮又啊了下,表情這下有點羨慕。

朱高煦不動聲色的道:「現在你們那氏,北部是西平王,西部是麓川,南部是交趾,東部是大明,日子不好過啊。」

那榮臉色微微有點變化,好像是這麼個理。

以前都算大明地盤,現在突然有兩個封王了,那榮被夾在中間,似乎有點不妙。

「那頭領這次出了大量戰馬,還有上萬精兵,也算出力不小,令愛與朕的愛將楊武又是一家人。」朱高煦道:「朕欲封你為侯,西南侯,永鎮元江。」

「臣,多謝陛下,陛下萬歲。」那榮也欣喜若狂道。

這下搖身一變,從土司頭領成為大明勛貴了。

朱高煦又道:「朕在臨安府(建水州)為你建造侯府,西南侯可移住建水州,元江劃歸臨安府管,以後那氏的戰馬,朝廷用銀錢鹽糖來換購。」

剛剛狂喜的那榮沉默了一下,朱高煦這是要他搬出老家,到建水州去,那邊可是大明地盤,且是比較重要的地盤,之前有個臨安衛,一衛明軍守衛在那。

能駐一衛兵馬的,都算是大明重地。

朱高煦見他不出聲,便道:「西南侯若是不願意,朕也不會勉強,朕只是想,朕在世的時候,足以保那氏平安,萬一將來朕不在了,思氏和沐氏,還有南面的南掌國都不是省油的燈。」

「那氏遷居臨安府,可得朝廷庇護,相安無事。」

朱高煦說的也很有道理,現在他活著,威望日盛,思氏也好,沐氏也罷,當然都不敢有異動。

將來朱高煦死了,雲南和麓川那些地方,天高皇帝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那氏地盤小,卻擁有雲南最大的牧場,必然是大家都盯著的肥肉。

有明朝廷在後面撐腰,總歸好點。

那榮想了想,突然問:「臨安衛指揮使現在是誰?」

「楊武吶。」朱高煦笑道,是你女婿:「臨安府知府,暫可為那氏族人擔任。」

那榮聞言臉上復又出現笑容,當下便道:「臣遵旨。」

朱高煦含笑點頭,現在為了拉攏安撫這些土司,什麼條件都可以談,等天下大定,將來他的後人可以慢慢解決這些問題。

接著鍾顯又拿來契約,規定了那氏每年要賣多少戰馬給大明,大明提供多少鹽和糖給那氏。

朱高煦一一見過諸土司,確立的大夥的地盤和以後需要上交的稅賦,朝廷給予的物資,總之讓大夥都滿意才好。

土司們在洪武和建文、永樂時期,基本都是單向進貢,並且大都是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特產異寶,糧食都是以一年幾百,或幾千石為主,對大明來說,有沒有都沒什麼區別。

朱高煦給了沐氏,思氏,那氏和各土司相當大的自主權,事實上這會的通迅來看,當地也幾乎原本處於自主中。

就是原來的雲南,沐晟也和獨立王國差不多,想上奏個事,傳到京師都幾個月後了。

給他們權勢的代價,就是他們需要上俸的稅賦。

比如沐氏,在原歷史明末,被叛軍攻破沐府,叛軍所得財富,是沐氏鎮守雲南幾百年所得,數萬人運了兩三個月才運完,簡直如恆河沙數。

所以朱高煦給沐晟定了稅賦,或者說進貢,每年三十萬兩白銀,雲南省內除了三司外,其餘大小官員都由你沐氏任用,但駐軍要歸朝廷。

另外雲南的田將來都要上稅,西平王府現在有六萬畝田,稅兩成。以後糧田再增,就要按朝廷的新稅率來。

沐晟這下除了沒有兵權,需要交田稅外,雲南民生商業他一把抓,就是真正的雲南王了,他想想,當然一口答應。

所有土司走後,外面走廊里還有好幾個人在排隊。

很快,原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被叫了進來。

「罪臣紀綱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紀綱小心翼翼跪在朱高煦面前。

朱高煦這次是坐在原地的,紀綱在討逆戰中腳踏兩隻船,雖然幫過朱高煦,但朱高煦知道,如果自己輸了,這種人立馬就會反過來站在朱棣那邊。

「平身。」朱高煦淡淡的道。

紀綱趕緊起身,神色有點不好,因為感覺不到朱高煦的情緒。

通常領導在你面前沒有情緒波動,可能證明你倆關係不親。

朱高煦這時道:「朕已經讓毛信為錦衣衛指揮使。」

紀綱彎腰低頭,不敢吱聲。

「你在討逆戰中也為朕立下功勞,朕欲讓你去大員領兵。」

「……」紀綱先是一愣,接著也是狂喜。

他原本就是想領兵打仗的,是朱棣讓他乾的錦衣衛。

現在還有仗打?

「敢問陛下,大員是?」紀綱小心翼翼的問。

「你過來。」朱高煦叫他到西側,這時他發現西側牆上掛著一張新版的大明地國,上面畫著很多國家和地區,他都沒有聽過。

「這就是大員,在福建對面。」朱高煦道:「朕欲成立大員承宣布政使司。」

「鄭錚為大員都指揮使,大員駐軍五個衛,共兩萬多人,你為大員前衛指揮使。」

「臣遵旨。」紀綱趕緊表態。

「大員氣侯適宜,可開墾良田頗多,當地還特別適宜種制白糖,你們去了之後,主要是屯田和製糖為主,當地有些土人山民,抓一批幫你們建大員城,再拉攏一批,具體事宜,由鄭錚負責。」

「臣明白。」紀綱一聽有仗打就好,可以立功了。

紀綱走後,吏部左侍郎江仲隆進來。

他向皇帝推薦了幾個官員,且都在牢里呆著呢。

朱高煦正在為朱棣時期的官員平反,陸續釋放中,但每個人出來前都會審查一方,由皇帝批示。

這兩人到現在還沒輪到,江仲隆說都有才華。

朱高煦一聽就樂了,原來他推薦的是解縉和茹瑺。

解縉上次被朱棣打入大牢,到現在還沒放出來,目前還在排隊平反中。

朱高煦想了想,緩緩道:「解縉這人才華是有的,但性格有問題,你去大牢里見見他,問他還要不要亂說話,他要說不會亂說話了,再放他出來。」

江仲隆馬上叩謝。

茹瑺在洪武年間就干過兵部尚書,吏部尚書,還做過河南布政使,朱棣靖難成功後,封其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仍為兵部尚書,但沒多久先後得罪趙王(朱高燧),谷王(打開金川門有功),被兩人投訴,朱棣把他的官給免了,讓他滾回老家。

原歷史兩年後陳瑛又彈劾茹瑺,茹瑺直接氣的服毒而死。

這會茹瑺還閒置在家裡。

江仲隆說他有大才,可起用。

朱高煦似乎也聽過這人的名字,但記不起來,但即然是朱棣免掉的人,那必須要用。

「他的忠誠伯是朱棣封的,要免掉。」

「臣明白。」

「你說他以前干過河南布政使,那就到大員任布政使司。」

「臣遵旨,臣斗膽,這個大員?」江仲隆也是第一次聽到。

朱高煦又帶到他地圖上,用手點了下,就這了,然後心裡想,解縉這麼喜歡亂說話,應該到大員干按察使。

他心中還記著解縉在歷史說的好聖孫這句話呢,明顯對解縉是不爽的。

朱高煦沒當皇帝前還不覺的,當天皇帝後發現真是太忙了。

自從進京師,他就忙個不停,什麼事都要他來考慮。

各地三司的人選,統兵大將的安置,兵馬的調配,還要各種平反,每天忙的不可開交。

當皇帝前,他對自己說,要如何如何改制,如何改革,各種想法各種手段,但到現在為止,一項都沒來的及開始實施,實在是太忙。

他現在第一件事就是派兵占領一些比較重要的地方,比如奴兒乾地區、大員,南洋等地,然後慢慢發展再說。

這段時間,他每天都召見一批在京四品以上官員,和他們逐個聊天,用以試探官員,他要改革,就需要一幫想出人投頭,不顧一切,像商鞅類似的改革先鋒沖在前面。

這招在後世是很常見的,但以前的皇帝可沒這麼干過,朝庭文武百官這麼多,能單獨面前皇帝的都是那麼幾個,更別說還有機會和皇帝聊這麼久。

官員們趨之若鶩,興奮的不得了,很多人還沒輪到,已經在家裡寫了長長的奏摺,著急在新皇帝面前露臉。

洪熙元年二月初五,朱高煦正式冊封孫若男為皇后,徐氏(徐妙錦)、韋沫兒為皇貴妃,景姝、黃櫻、李氏為貴妃,張嫣為賢妃,馬氏為淑妃。

這個決定還是很讓人意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