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朱高煦做了兩處改動。

明朝后妃制度都是前面皇帝固定下來的,通常是學自前代。

好在這會還算明初,加上朱高煦以武力奪取天下,他要改變制度,自然比較容易,大臣們也不敢說三道四,要是到了明朝中期這麼改,肯定要有大臣拚死反對。

按明朝制度,除了皇后外,還有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

朱高煦把徐妙錦也並列入皇貴妃,又加了個貴妃,算是破天荒的改制第一步。

眾大臣們自然裝聾作啞,也無人表示反對,就這麼順利通過。

接著朱高煦又宣布了一個重要改制,以後皇帝殯天,妃子不陪葬,年滿六十者,可選擇出宮回娘家。

這不需陪葬也就算了,畢竟後來也有明朝皇帝取消了,但年滿六十者可出宮,著實讓人震驚。

剛剛被放出大牢的解縉,還沒確認他的新官職,這傢伙就在家裡大放厥詞,接著上奏稱有辱皇室。

很多官員也蠢蠢欲動,想跟著上奏勸阻。

結果朱高煦看到解縉的摺子,勃然大怒,砰,學著朱棣直接就在武英殿拍桌子。

「解縉現在有什麼資格上奏?都不是正式任命的朝廷官員?」朱高煦又問宦官,解縉有沒有女兒?立刻召入宮中,封宅妃,以後關在後宮,終生不得離宮。

結果解縉沒有女兒,朱高煦也沒再為難解縉,只是說了句,此人沒有親情,枉讀聖賢書,永不錄用。

其他官員瑟瑟發抖,無人再敢遞折。

沒幾天,都御史吳中和孟善紛紛彈劾解縉。

這是以前明朝的套路,皇帝不喜歡某個人,先表達對其不滿,過幾天就有都御史來彈劾,然後下牢治罪。

但朱高煦直接當著百官面道,解縉是很有才華的,品行也算不錯,就是這張嘴欠收拾,這種人不要理他就行,沒必要逮著他往死里整,你們將來為官一方,都要學會寬容。

百官們聽完都覺的皇帝不錯,有前太子朱標和建文皇帝的風采,果然是血脈一家人,不像叛紂王朱棣。

朱棣當皇帝時,大夥都提心弔膽的,誰見到他都害怕。

從去年進京到現在,快半年了,朱高煦前段時間都在準備攻滅叛軍的事,現在二月份才回京,還是入住武英殿,到家屬進京,后妃確定並冊封完成之後,才搬進乾清宮。

此時他的兒子有三個,分別是孫若男的朱瞻壑、韋沫兒的朱瞻圻、景姝的朱瞻城,另有韋沫兒的女兒朱敏兒。

朱高煦沒有立太子,群臣也暫時不敢提。

新皇帝剛剛進宮,大夥還要熟下他的情性。

前面沒殺什麼人,看起來比較仁慈,但據說皇帝送了上萬人出海,也不知道會不會在海上悄悄的殺,加上解縉被痛罵,所以百官們現在都在觀風。

冊立後宮之後,朱高煦首先改革後宮的人和事。

建文時,他不喜歡宦官和錦衣衛,所以宮中的宦官比較少,永樂時朱棣比較喜歡重用宦官,宮中宦官比較多。

朱棣最後走時,凡入宮在兩年以上的宮女和太監,朱高煦或送往海外或送回家。

最後留在皇城的宮女約兩百多人,宦官三百多人。

據說明朝皇城巔峰期,宮女宦官加起來能有上萬人,所以這會的人數是相當少的。

但明廷這會衙門挺多的,共有二十四衙門,分為十二監(太監衙門)、四司、八局,合稱內宮二十四衙,另外宮女們還分六個局,每局有四個司。

朱高煦第一眼看到這麼多機構時,也是頭暈,難怪後宮要用這麼多人。

此時後宮加上他從雲南帶回來的宮女宦官,也不到一千人,朱高煦下令湊夠一千,以為整數,以後皇城內,每少一人,補一人,後代皇帝,不得加人。

當然了,他是話說在這了,後代能不能遵守,那是另一會事,反正他是盡力在起好開頭。

接著他合併十二監,將司禮監與御用、內官、司設、都知五監合一為御用監,取消司禮監原來可以紀錄御前文字的任務。

這也是朱高煦認為很重要的一步,朱元璋給司禮監開了個這頭,到宣宗時開始有了批紅職權。

後代想偷懶的皇帝,慢慢就把權放到了司禮監。

將御馬、神宮、直殿三監合為神宮監。

將尚膳、尚寶、印綬、尚衣四監合為尚寶監。

另四司八局都拆分到這三個監中。

宮女六局亦拆分到這三監之中。

此時他一共才七個妃子,用上千人侍侯,已經感覺非常奢侈,所以他精兵簡政,整個皇宮才分為三個監。

然後御用監太監為鍾顯。

神宮監太監為亦失哈。

尚寶監太監為趙忠。

朱高煦此時才知道,明朝的太監是個官名,下面還有少監,後代凡是宦官,都習慣叫太監。

二月初六,朱高煦下旨,召外地所有藩王進京。

二月初十,朱高煦在奉天殿召見功臣,論功行賞,因為最遠的李彬和陳旭等也回來了。

朱棣奪位和太祖朱元璋建國都沒有封過王,朱高煦一口氣封了兩個。

封沐晟為西平王,永鎮雲南,封思氏為麓川王,永鎮麓川。

國公十三個:蜀國公瞿能、安國公盛庸、定國公平安、衛國公韋達、武國公陳文、齊國公王斌、護國公周虎、韓國公宋猛、鄭國公盛堅、宋國公李遠、梁國公徐安、豐國公李彬、雲國公陳旭(另有徐增壽兒子徐景昌襲徐達魏國公,取消徐輝祖魏國公爵位)

侯爵二十餘人,孫岩,那榮、徐忠、王忠、楊雲、趙貴、趙青、孫霖、王友、方延平、賀如虎、毛雄、毛信、楊立山、賀二牛、鄭錚、顧興國、曹隆、瞿陶、沐平山、靳榮、典盛等。

伯爵更多,有四十多人,其中土司就有數人,原漢王府文官大部份俱是伯爵侯爵。

文官封爵,和很多人父子一起封爵位,在靖難時都是沒有過的。

接著朱高煦大擺宴席,宴請功臣,部份心腹文官也到了現場。

在教坊司的歌舞中,朱高煦與眾文武推杯換盞,好不痛快。

酒過三巡後,朱高煦拿著酒杯緩緩起身。

諸將頓時紛紛起身。

朱高煦臉色嚴肅起來看向遠方:「現在朕的這杯酒,想與諸位一起敬討逆戰中戰死的將士們。」

「咱們今天能坐在這裡,是將士們用鮮血和性命換來的。」

諸文武臉色也嚴肅起來。

「雖然咱們是用戰爭取得了勝利,但一定要牢記,好戰必亡,和平是福,希望大明,永遠不會再有內戰。」

全場跟著朱高煦同舉杯,然後輕輕灑落在地。

「這杯酒,朕敬兄弟們,不管朕是高陽郡王也好,漢王也罷,皇帝也好,無論身份如何變化,希望永遠與諸位都是兄弟,願我們友誼長存,共享榮華。」

大夥俱是動容,很多人叫著,願為陛下效死。

「今天大喜日子,不說生死,只談富貴。」朱高煦揮手笑道,一飲而盡。

大夥哈哈大笑,同飲一杯。

接著朱高煦道,朝廷會隨後討論諸將的實物封賞。

初步的打算,公侯伯分別為世襲良田五千畝,四千畝,三千畝,白銀分別為十萬,八萬,六萬兩。

諸文武一個個臉色狂喜,陛下這是比朱棣大方多了。

另根據大明的俸祿,國公為兩千到五千石、侯為一千到一千五,伯為五百到一千石。

很多國公還有其他職務,也會拿其他職務的俸祿。

朱高煦統一為國公五千石,侯為三千五百石,伯為兩千五百石,如有其他職務,也一併兼拿。

比如瞿陶四川都指揮使,按朱高煦現在定的雙餉標準,年俸約一千五百石,加侯爵士三千五百石就有五千石,這算相當富有了。

大夥都是聽的眉開笑眼,陛下就是大方。

朱高煦這時道:「討逆功臣的功勳糧田不收稅,如果你們有錢後再去買田,都要按照明年的新稅法交稅,朕的建議,諸位有這麼多田就夠用了,不要再囤更多的田。」

眾文武若有所思的想著皇帝這句話,很多人都在思索皇帝的意思。

很顯然,皇帝不希望他們囤積太多的糧田。

大夥都聽說新稅法,一千畝以上要交三成稅,當然不想再搞這麼多田。

「陛下放心,俺家這麼田就夠用了,俺還覺的太多種不過來呢。」平安突然叫了起來。

他當然是開玩笑,四周卻是一片笑聲,紛紛叫著太多了。

此時朱高煦再次嚴肅起來:「新朝剛立,諸位切記不要倚仗功勳,目中無人,當低調謙虛,友待同僚,將來駐守一方,更不能欺壓百姓,作姦犯科——」

眾人臉色突然也變的緊張起來。

朱高煦的聲音也越來越洪亮:「朕有言在先,以後的大明,王子犯法,與民同罪,望諸愛卿謹記共勉。」

眾文武紛紛跪下,齊道:「謹遵陛下旨意,陛下賢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封賞過後,部分軍將很快離京,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地方,比如交趾和占城,吳哥皇朝等,也有部份軍將暫時留京,皇帝還有重任。

群臣散去後,朱高煦回乾清宮,他今天酒點多,走路有點搖搖晃,但神智還是很清醒。

不知為啥,喝醉之後,心裡便有點蠢蠢欲動,現在看到什麼小娘都會覺的是個大美人。

鍾顯小心翼翼跟著他身邊,左右還有幾個宮女。

這些宮女大部分都是漢王府以前的宮女,曾經幫著照顧朱高煦起居生活的丫丫和諾兒都在。

丫丫和諾兒都已經十七八歲了,過去幾年跟著漢王營養不缺,個個長的婷婷玉立,這兩年也一直沒有嫁人,朱高煦走著走著,會回頭打量這幾個宮女,很快宮女們臉上都泛起紅色。

鍾顯發現朱高煦的異樣,等朱高煦回到乾清宮,立刻吩咐宮女給皇帝準備沐浴。

朱高煦喜歡睡前洗澡,鍾顯是清清楚楚,有時在外面打仗,都要找個機會洗個澡才能睡的踏實。

年輕的皇帝才三個兒子,家屬剛剛進京不久,前段時間沒有家屬在時,皇帝也從不叫人陪侍,這對龐大的明帝國來說,顯然不合適。

但皇帝非常自律,無論是在高陽郡王還是漢王府時,皇帝都經常住在軍營,每次讓妻妾陪侍後,必然會休息幾天。

「鍾顯。」就在鍾顯想著這些事時,朱高煦突然叫到他。

「陛下,奴婢在呢。」鍾顯趕緊道。

「朕幾歲了?」朱高煦奇怪的問。

「。」鍾顯愣了有幾息。

然後馬上道:「陛下出生於洪武十三年,今年應該二十八歲,正當年輕力盛吶。」

「朕記得鍾顯比朕小一歲,一晃你也二十七歲了。」

「奴婢願跟著陛下一生一世。」

「時間過的真快啊。」朱高煦不由回想自己剛剛穿越來的時候,一晃已經快十年。

他才二十八歲,卻不知道時間夠不夠用,能不能把大明帶上強盛和文明之路。

一定要自律,不能英年早逝。

色是刮骨的刀,朱高煦,伱雖然取得了天下,但是,不能浪啊,他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

現在他掌控大明億兆人口的生死和富貴,伸手可以招來數不盡的各種美女,如此強大的權力很容易讓人迷失自我。

「北宋司馬光有句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朱高煦看著鍾顯:「你從小跟著朕,朕也把你知心好友,大臣們不會與朕說心裡話,所以以後只有你要時常提醒朕,自律自省,做個明君。」

鍾顯神色動容:「陛下必是明君,這是萬民之福。」

「明不明君,後世自有蓋棺定論,咱倆說的都不算。」

最後朱高煦突然道:「召妙貴妃侍寢。」

「是陛下。」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