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皇帝在御門聽政之後,再次於武英殿召見了一些軍將,有李遠、李彬、郭亮、徐忠、瞿能、盛庸、平安等將。

還有一個特殊的將領,即張輔。

武英殿西側原本是浴德堂,用來泡澡的地方,現在被朱高煦拆了,浴堂直接搬到乾清宮裡。

這邊現在有個巨大的世界沙盤地盤,占了武英殿一半地方,為此,朱高煦還專門拆了一些隔牆才放的下。

「朕能打贏討逆之戰。」朱高煦看向諸將:「除了諸將幫忙,將士用命,慶幸還有源源不斷的錢和糧。」

除了郭亮,其他人都紛紛點頭。

討逆戰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陛下先取安南,再攻占城和吳哥,以當地的錢糧,源源不斷支持前方。

如果說僅靠雲南這巴掌大的地方,朱高煦早就被朝廷剿滅了,因為到後面漢王的幾十萬兵馬根本養不起,更別說給官員雙餉來拉攏人心,還有各種宣傳戰了,這都是需要錢的。

「洪武時,太祖經常打草原。」朱高煦這時開始科普了。

「洪武五年,太祖以徐達、李文忠、馮勝為帥,各領五萬明軍,分三路北伐。」

結果兩路大敗,徐達更是被王保保重創,遭到軍事生涯中最大的敗仗,只有馮勝部將傅友德超常發揮,打出河西七捷。

但這戰之後,明軍集中全國的戰馬損失殆盡,元氣大傷。

「要不是王保保之後病逝,以後草原上會發展成什麼樣,還真不知道。」

朱高煦緩緩道:「我大明北伐,損兵折將,消耗巨大,動則失去數萬戰士,傷害了數萬的家庭,喪送了十餘萬的馬騾,可謂得不償失,勝也是敗。」

眾將臉色嚴肅,都隱隱猜到皇帝的意思。

「草原要打,要占,但也不是現在,要看情況。」

「朕說句難聽的,咱們就是在草原上徹底打敗了他們,現在也無法完全占據,最終他們還會捲土重來。」

這次眾將紛紛點頭,是這個道理。

草原上地廣人稀,不好防守,大明農耕文明,非常不適應,也不可能大量的往那邊移民,沒人願意去,去了也適應不了,不可能拋棄種田去養牛羊的。

「但是這裡就不一樣。」朱高煦這時把手往南洋、東本(本書不稱日\\本,稱東本)、高麗(已經不叫高麗了,咱們書中還是先叫著),特別占城以西和以南的暹羅、大馬包括馬六甲一帶。

「打這些地方,都可以用水師運輸,省時省力又省錢,而且這些地方與咱們大明相似,打下來只要移民,不但能生存,還能守住。」

「更重要的是,打草原是種巨大的消耗,而打這些地方,就能得到源源不斷的錢和糧、人口,甚至還有數不盡的小娘。」

「哈」眾將齊齊笑了。

郭亮身為朱棣那邊的人,這是頭次參與這樣的會議,居然也聽的心動。

他早就與李彬、陳旭他們聊過,吳哥那邊王國又小又不經打,明軍通常傷亡很小,就能取得巨大勝利,特別在今年,西貢府已經建成火炮廠和船廠的情況下,明軍攻勢更是勢不可擋,南洋小國俱是瑟瑟發抖,爭相進貢,乞求平安。

到那些地方打仗,真的是又賺錢又省事。

「所以朕決定,未來五年,北方以守為主,全力攻取南洋一帶,憑咱們強大的水師,徹底掌握海上主要的通道之一,馬六甲。」

「後五年,根據朝廷實際情況,比如人口和錢糧儲備,再考慮攻略東本和高麗、琉球等東南亞地區,前十年主要是搶掠,占有,儘可能為帝國帶來更多的銀糧和人口,將掠奪的人口,往北方移民,占據草原後,在草原建城,鞏固地盤,再與蒙古人決高下。」

朱高煦戰略很簡單,前期不北伐,依靠強大的水師和火炮,占有南洋各國,然後打小東本和高麗,掠奪他們的人口,往北方移民,逐步蠶食草原地盤。

這樣前期能快速依靠掠奪積累巨額財富,用來發展科技,等他晚年,或他後代如果能發展出跨時代的兵器,打草原就簡單多了。

「陛下聖明。」諸將此時紛紛叩首,拜服支持。

這幾人中只有李彬參與了攻打南掌國和緬甸經歷,他是親眼見證了,明軍在外掠奪所帶來的好處。

所謂的天朝上邦,禮儀之國,在掠奪的成果下面,變的毫無意義。

李彬也深深支持朱高煦的做法,更信服朱高煦所說的一句話。

「所謂的天朝上邦,只有用火炮和鐵騎才能真正實現。」

此時瞿能他們通過地圖發現,不知不覺中,在他們討逆大戰的同時,明軍已經占據了南洋很多地方。

除了交趾占城全部外,另有吳哥王朝大部,後世的新加坡和南蘇門答臘也在明軍控制下,大馬一小半地盤現在都屬於明朝。

李彬說他當時打進南掌和暹羅時,明顯感覺遠遠不如明軍,但他當時是去借路打緬甸木邦,所以並沒有占據,如果重新組織兵馬,完全可以打下這些地盤。

「這裡。」朱高煦這時先指著北方:「是朕剛成立的奴兒干都司。」重重指向後世庫島(本書稱庫島)地區。

這會距離大明還挺遠的,眾將被朱高煦一個瞬移目瞪口呆。

剛剛還說北方以守為,打南洋,怎麼一轉眼,移到北方來了?

原歷史要三年後,朱棣才成立奴兒干都司。

「去年朝廷接到奏報,元順帝曾孫本雅失里在韃靼稱汗,此人對我大明心懷狠意,取消了往年的進貢和貿易,當時朱棣已經往草原派使者安撫,到現在還未歸。」

眾將都靜靜聽著,感覺跟不上朱高煦思緒,前一刻還講南洋,下一刻變成北方。

「朕估計,朱棣的派使節過去,不會有什麼效果。」畢竟朱棣後來北伐了,肯定沒談攏。

「本雅失里剛上台,地位不穩,暫時咱們不要去觸怒他,如果咱們興而動兵,反而會迫使他們一至對外。」

朱高煦這是說到點子上了。

原歷史本雅失里上台後,內部就不穩,因急於立威,所以故意怒斬明使,果然引的朱棣派丘福北伐,韃靼人立刻團結一致,對抗明廷。

這就是典型的內部有鬥爭時,用對外戰爭來統一內部思想。

丘福被打敗後,韃靼人立刻內訌分裂,朱棣這時第一次北伐,正好遇到韃靼分裂兩部,他擊敗了本雅失里,而阿魯台遣使朝貢臣服。

彼時瓦剌馬哈木崛起,朱棣對軍力頗具自信,決定發動「預防式打擊」,於1414年再次北征。

之後邊境一直無事,到1421年阿魯台勢力大增之後,才開始挑釁明朝,朱棣這才決定第三次北伐。

所以現在才1408年,韃靼內部不穩,瓦剌也沒崛起,朱高煦完全可以暫時以守為主,不要主動惹事。

「平安你為遼東總兵官,節制長春都司和奴兒干都司、遼東都司,總兵官府駐地長春,建長春城。」

平安眼睛一亮,居然節制三都司。

明朝洪武時在長春設立其塔木衛、亦東河衛、木古河衛三衛,原本到清末長春才建城,長春建城後,便的朝廷對北方的控制力,也變的更強。

朱高煦現在就要在長春建城,讓平安駐守長春,節制三都司。

長春都司都指揮使為趙青、奴兒干都指揮司為楊雷、遼東都指揮為吳乞(江陰侯吳高兒子),三都司駐軍五萬多,還不如關內一個省都司,但這些地方地廣人稀,暫時肯定夠用。

其中這幾個都司都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海運。

朱高煦說,你帶人去建城,我會從南洋運吳哥王朝的百姓過來。

朱高煦不打算從大明境內移民,因為剛來的要乾重活。

他要移交趾、占城和吳哥王朝的人過來,吳哥王朝距離奴兒干司約九千多里,近萬里之遙,全程順風要在海上航行需三四個月以上,好在沿途可以在大明各處補給,能減少死傷。

「三都司兵馬將抽調河北(北平)都司,北方兵適應那邊的天氣,另由山東都司填補河北都司,再由京營填補山東都司。」

朱高煦後面第一步要大力消解京營兵馬,然後再裁軍。

朱棣在時,京營共有七十衛,三十多萬兵力,非常雍腫,現在算明初還是有點戰鬥力,以後就慢慢徹底廢了。

他打算只在京師放二十衛,十萬兵力左右,其餘全部分派出去。

「平安你到了北方,抓好屯田,圈養牛羊,爭取自給自足,然後全力建造新城,朝廷亦會從海路支持。」

朱高煦又帶他們到邊上一張桌子上,有紙質地圖,在會後要交與平安帶走。

「這叫皮島,西北邊是鴨綠江,江邊要建衛城,設港口,朝廷水師可直達,運輸補給和移民比較方便。」

「朕只會讓你呆五年,五年後就要回來,在這五年里,你要給朕新建長春城、擴建瀋陽城,新建-——皮江城-——,有沒有問題。」

平安馬上嚷道:「只要有朝廷支持,必然沒有問題。」

盛庸不由白了他一眼,平安就是從來會說話,容易得罪人。

「朕五年里最少會給你移民十萬。」

「那就沒問題了。」平安笑道。

從遼東到吳哥,來回一趟大約半年以上,五年里可以來回七八趟,以大明現在水師的裝載能力,一次運上十萬人都可以。

但考慮到吳哥那邊人口沒這麼容易短時間湊十萬人,也不可能同時派出這麼多船,所以朱高煦還是往少了說,五年移民十萬。

「你的事先放一放,等你發出前,朕還要與你細說。」朱高煦搞定遼東和奴兒乾的事,又重新回到沙盤大地圖這裡。

他來到一個長型的海外之地,指著道:「這是新成立的大員承宣布政使,大員省。」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