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俺以後還能回大明嗎?(加更求月票)

眾人對比下看看,有人叫了起來:「這大員不小啊,海外之地,沒有王國嗎?」

「沒有,上面現在只有土人,咱們先占了,就是咱們大明的。」朱高煦道:「上面物產豐富,礦產也多,還有幾大平原可以種植糧田,且孤懸海外,利於防守,憑咱們大明水師天下無敵,只要我後代子孫不閉關鎖國,幾百年里,必然安枕無憂。」

「特娘的,這種地方早該占了,破草原有啥用。」平安立馬嚷嚷起來。

平安平時說話大大咧咧,很容易得罪人,但其實可不笨,這會一片大叫破草原有啥用,一邊餘光看向四周。

諸將頓時紛紛起鬨,什麼陛下英明,什麼那破草原有啥用,舉師動眾打贏了也是死傷無數。

還是這大員好啊。

幾位大將突然開始拍馬屁了,朱高煦又好笑又好氣。

他繼續道,李遠為東海總兵官,節制廣東、福建、大員三都司。

大員都司五個衛,俱由雲南都司抽調過去。

朱高煦在當漢王時,雲南兵馬超標,現在冊封了兩個王,很多雲南的衛所都抽調回來,雲南山地較多,還有很多土司兵也跟著朝廷不回去了,大員中部也是多山,且當地土人,很多都藏在山中,非常適合。

「朕給你十年時間。」朱高煦沉聲道:「給朕在大員至少要建三座大城,屯田百萬。」

「十年之內,朕為你移民三十萬。」

「臣遵旨。」李遠馬上道。

具體城築在哪,如何經營,朱高煦到時都會單獨和他談。

接著又指向交趾方向。

朝廷已經成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現在又新成立了西貢布政使司,範圍包圍占城,和打下的一小半吳哥王朝,加上對面還沒有打下來的馬六甲半島(包括新加坡)。

又成立了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範圍包括還沒有打下來的全部蘇門答臘群島,和印尼群島其他各島。

此時明廷在西貢已經建港,水師到對面馬六甲王朝,才一千多里,順風的話,三四天就能到。

「瞿能你去西貢。」朱高煦道:「為鎮南總兵官,節制交趾、西貢、舊港(蘇門答臘)三都司。」

說這裡,朱高煦看了眼張輔:「請張將軍去舊港,為舊港都指揮使。鎮南右副將。」

在後世印度尼西亞半島這邊,朱高煦只占據了南蘇門答臘,還需要往北和東、南打過去。

所以張輔被任命為鎮南副將,負責征伐北蘇門答臘。

瞿能則負責馬六甲王朝,奪取馬六甲海峽。

李彬為鎮南左副將,交趾都指揮使,繼續帶兵征伐南掌國,和暹羅。

朱高煦打算國內休養生息,國外到處掠奪。

「國外打仗,可以以戰養戰,掠奪當地用以補給,不要講什麼道德仁義,只要為了勝利和財富,咱們明軍,什麼事都可以做,諸位此去萬里之遙,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有什麼決斷,都要靠你們自己,不用事事往京師回報。」」火炮,火油彈,能用則用,減少明軍的傷亡,對敵人千萬不要客氣。「」所有值錢的東西,統統搶回來,大量的人口,也是我們大明現在需要的。「」每三年,朕會為你們輪換一部兵馬。「

朱高煦最後這番話,還是深得人心。

眾將都是大為認同。

你看當年鄭和遇到別人要送五萬兩黃金,自己不敢決斷,還要回報朝廷,一來一回都大半年了。

現在朱高煦就給他們極大的自主權,總之給老子拚命搶就是。

搶錢,搶人口,占地盤。

另有郭亮為宣府總兵官,節制大寧、河北兩都司,主要是做了北方防禦,防守草原。

郭亮守城功夫一流,長期在北方任職,相當勝任。

盛庸為黃海總兵官,節制浙江、山東、江南三省都司。

「你去淮安練兵準備,多造火器,明年看情況,朕想去先占了濟州島,為幾年後打高麗和東本、琉球準備。」

盛庸領命。

眾將聽完後,發現皇帝多處開戰,除了北方是守,南洋地區,同時要打南掌、暹羅、馬六甲王朝等,還要加上濟州島。

聽起來又是窮兵黷武,但正如皇帝所說,所有的戰場都在海外和國外,可以以戰養戰。

大明沒有長長的補給線需要維護,在當地都能支援各路兵馬,而且幾乎全部都可以利用水師。

這就極大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成本。

「聽起來好像又是窮兵黷武。」朱高煦笑道:「其實就算南洋諸地同時開戰,用不了十五萬人,有強大的水師支援,取勝更加的容易,反而戰後重建和掠奪,需要花廢更多的力量。」

「告訴所有將士們,此戰掠奪到的財富,有兩成,可以分給所有參與將士。」

「陛下聖明。」眾將齊齊拜服。

朱高煦登基不到一年,休生養息了大概半年。

大明朝的國家機器轟然而動,對外征戰掠奪的步伐,正式開啟。

洪熙元年三月開始,一隊隊京營離開京城,軍餘家屬也跟著離開,一直到洪熙元年八月才結束。

此次朱高煦動員十五萬左右兵馬,除了替換其他地方的衛所兵馬,大概總計有二十萬京營要離開京城附近各府,所有家屬同行,算起來,總計約有六七十萬左右人會在後面一年內紛紛離開江南省。

他們一部份將替換去奴兒乾和長春都司的北方衛所,一部份替換去大員的雲南衛所,因為不是打仗,只是正常換駐,大夥們都很高興,興致也高昂。

這六七十萬人分批走後,京師四周瞬息空了很多,應天府四周各府在一年後會空出很多地方,整個江南省人口也是少了部份。

京師附近人口銳減,對糟運來說也是壓力大減,更多的船可以利用到對外的掠奪上面。

——

洪熙元年八月。

朱高煦正式開始對海外拓張的同時,一支無比龐大的艦隊,緩緩出現在印度洋以東,後世東帝汶以南的海域。

這隻艦隊足足有五百多艘大小船隻,比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還要大一倍,其中一千料以上寶船約占一百五十艘。

建文九年十二月,朱高煦攻破北平,然後將朱棣一干人等運往京師,接著在京師又押了一批朱棣同黨,然後沿海路,經浙江、福建、廣東、交趾、西貢,到舊港,接著沿舊港往東,經滿者伯夷,到古里地悶(現東帝汶)。

這是原本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路線,鄭和在歷史上第三次下西洋也到達了古里地悶。

此時卻是鄭和第二次下西洋,隨行有原海盜,現福州東海衛(因為蘇州也有鎮海衛,朱高煦改名東海衛)指揮使陳祖義、舊港前衛指揮使方延平。

整隻船隊有四萬多人,比鄭和下首次下西洋的規模同樣大了一倍。

舊港前衛指揮使方延平在舊港等他們,然後陪同一起往古里地悶,接著按皇帝朱高煦的示意,繼續往東南方向。

他們從舊港出發,在海上歷經二十五天左右,終於在八月底時,看到了後世的澳大利亞。

中間他們曾經在滿者伯夷王國靠岸,方延平帶去了大明換了新皇帝的詔書,並代表皇帝,怒斥了以前皇帝朱棣先後勒索滿者伯夷王國東西二王二十萬黃金的事。

滿者伯夷東西二王之一的東王『維卡拉瑪瓦哈納』正在內戰中處於上風,他在永樂二年曾遣使朝貢,使者回來的同時,朱高煦派人以皇帝朱棣的名義勒索他,當時他相當鬱悶,對朱棣意見一大把。

這次聽到朱棣完蛋了,高興的接待了明使,又贈送了五千兩黃金。

方延平和陳祖義看後,都是會心一笑,感覺陛下知道後,肯定會挺高興的。

但這會他們也沒空管滿者伯夷,畢竟滿者伯夷還在內戰,現在明軍要是打他們,他們肯定結束內戰,一致對外。

所以陳祖義,方延平繼續往東,先到古里地悶,然後往東南,終於精準的找到了皇帝陛下所指的大澳。

他們登陸的位置大概在後世達爾文附近。

達爾文市大澳北領地的首府,位於澳大利亞西北海岸,後世是比較著名的旅遊城市。因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於1839年曾到此考察,故該市以他的名字而命名。這裡原來是土著人的居住地,19世紀70年代發現金礦後而迅速發展起來,

朱高煦讓陳祖義過來時,專門憑記憶畫了副簡要的地形圖,但位置只能畫到大概,因為他確實不知道達爾文準確的位置。

他只知道達爾文市在古里地悶東南方向,也不知道當地盛產黃金,他只知道澳大利亞有黃金。

陳祖義和方延平匯合後,先到古里地悶,然後沿東南方向走。

開始偏了有一百多里,最後在後世達爾文西南百里外看到陸地地平線。

但皇帝說當地大陸的北部有島。

陳祖義又派船往北找,前後花了數天時間,終於找到一座島,此時距離後世達爾文位置誤差應該不到二三十里。

陳祖義非常興奮,他們從京師出發,歷經八個多月,除了補給一直都在海上,這才找到澳大利亞。

朱棣這會穿著一件普通明軍暗布甲,站在他們身後,正看著遠處的澳大利亞海岸線發獃。

他心中悲痛的想著,「這什麼鬼地方?」坐船將近一年才到,以後還能回大明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