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呂震心想,還好可以虛報價格?

不料朱高煦馬上道:「以後外蕃貢品價格都要明碼標註,提呈禮部查驗後,再給朕看。」

「朕會著內承運庫再查驗,若有貢品價格虛高,嚴懲禮部相關官員。」

「……」呂震一臉黑線。

「呂部堂?」皇帝這時看向他。

「臣謹遵陛下旨意。」呂震反應過來,趕緊起身表態。

他坐回原位後,看了眼兵部尚書劉俊,兩人不約而同心裡在說了句,皇帝太摳了,大明天朝上邦的面子不要了?

倒是夏原吉聽的滿心歡喜,皇帝就該這樣干,真是越看皇帝越喜歡。

這時朱高煦一本正經的道:「咱們大明,東方文明古國,天朝上邦,世界文化的中心,這些外蕃能過來沾沾咱們的國氣,就是幾世修來的福份,還想在貢貿上賺咱們錢?你們腦子怎麼想的?」

呂震和劉俊又是一臉黑線,夏原吉想笑不敢笑,憋的難受。

朱高煦板著臉道:「以後京師大門還要收錢,除使者外,凡外番夷人進京,想看我大明繁華京師,都要給入門費,至於想參觀皇城的,也可以,收費更高。」

「……」眾大臣無語。

要說此時的話題已經有點偏離夏原吉的問題。

但皇帝的意思,就是市船舶司的功能將大大的轉變,簡單來說,以後就是以收稅為主,兼職賣船。

為什麼由市船舶司賣船?因為朱高煦要給所有大明的船上編號。

由市船舶司登記後,可以進行海貿,每年按號來徵稅。

這樣做的原因,是怕你買了船後,送到國外去。

此時大明造船技術最好,還開始售賣兩千料以上大船,很多王國都造不了兩千料以上的大船。

這種船你買回去,每年都要交稅,如果不跑海貿,肯定是血虧,如果不徵稅,有人會把船轉賣高麗或東本,改為戰船都可能。

「市船舶司以後主要負責徵稅,稅分幾種。」朱高煦沉聲道。

夏原吉頓時豎起耳朵聽著。

呂震和劉俊也都認真聽著。

以前朱高煦在福建弄的旗稅將取消,首先改為上岸稅。

即只要船隻在大明沿海重要港口登陸上岸,即收稅。

什麼叫重要港口,當然是指一些通商發達的港。

大明以前只有月港一個港口能通商,也只有那邊能收稅。

「原福州港(因為那邊有長樂大船廠,現在專門造船賣船)、月港已經取消,如今全國開了八大商港。「

從北到南,有登州、太倉、寧波、泉州、廣州、海防、西貢、舊港八大港口是收上岸稅的,基本從大明北方一直到南方再到後世馬來西亞,沿途平均每千里左右一個港口,且都是商貿重要之地。

北方還有天津和旅順,大明都是用來軍用,支援供應遼東的港口,暫時不收上岸稅,畢竟現在去那邊的商船比較少。

上岸稅見船就收,分大小,四百料以下二十兩,一千料以下五十兩,兩千料以下一百兩,最高就是收一百兩。

聽起來一點都不多,四百料船隨便載些貨物都能賺回幾百兩。

但是上岸就走,假設你從北方一路跑到南方,每個港口停靠下,就要交八次,那這筆稅還是挺重的。

此時到大明來跑商,有幾個港口是必上的。

太倉那邊要買江南的絲綢類和糖、茶葉,寧波也可買絲綢類和糖、茶葉,泉州買陶瓷、鐵鍋、茶葉、白糖,廣州以下都有大量白糖。

這會除了登州港差點,其他地方都有重要特產,但跑商的商船,除了進貨還需要賣貨,登州就是一個很好賣貨的地方。

因為他距離北方最近的開海港,你帶了一船貨過來,江南等地可能都有,但登州這邊比較少,所以也是必須要去的。

另外還有上下船稅。

什麼叫上下船稅?

比如你從東本帶了一船銀製品,準備賣到太倉,無論你在太倉賣多少,太倉港先收取全船百分之一為下船稅。

然後你在太倉進貨一百斤生絲,再交百分之一上船稅。

當然,如果你到了太倉,只會補充淡水和食品,即不賣貨也不進貨,那上下船稅就不用交了。

這個稅針對跑商密集,兩地倒賣走短途的比較重,因為很多商人不願意出遠海,就相鄰幾個省倒買高賣,倒騰賺點小錢。

有些時侯,鹽和糧也能幾個省之間,倒賣賺錢。

但這種收稅也有弊端,如果港口來往船隻太多,上下船貨的也比較多,特別是船上有多少貨,相關官員來不及點驗。

你上船多少貨,反正要經過碼頭,可以順手點驗下。

所以朱高煦的政策是,各船上岸後,自己上報清單,比如你船上有多少貨,準備上岸進多少貨,然後以此交稅。

市船舶司官員每天隨機抽查部份船隻,不會個個點驗。

一旦查到所報是虛,全部查抄,沿收船隻,且家族三代不准再跑海,這個處罰是非常嚴重的。

聽到這裡,夏原吉問:「若相關官員以權謀私,拿了好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豈不是還要損失朝廷的稅。」

夏原吉說的幾乎是大明歷史上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假設某船都是珍貴的生絲,按船貨數量上百分之一稅,需要一百兩。

有些船主會給官員私下送五十兩,官員直接不查,必竟是抽查,可以不用抽,而船主報船上東西都是糧食不值錢,百分之一交稅十兩,這樣大夥都得到了好處,朝廷損失了稅賦。

「夏部堂這個問題,朕當然知道,你放心,朕自有辦法。」朱高煦並沒說如何處理,但呂震和劉俊兩人對視一眼,心中俱是一顫。

朱高煦陰險狡詐,在討逆戰中就看出來了,誰都知道他有多陰毒。

總之按朱高煦現在收稅量來看,相比鄭芝龍那會,是降低了很多。

但勝在他開放了很多港口,民間將來會有越來越的海船出現,他有信心,將來的稅收,會遠遠超過鄭芝龍。

這時夏原吉又問:「沿海還有很多港口,陛下是繼續封禁?」

當然不是,朱高煦道,沿海還有一些良港,有些會用來建船廠,專門售賣海船。

有些可以供別人補給淡水和食物還有休息,會在港口邊上,興建商鋪。

因為現在大明的海岸線已經長達萬里,海商們在八大港口要交稅,有些人可能不想交稅,只需補給淡水和食物,或休息下。

那朱高煦打算將來就在其他港口建商鋪,然後租賣給當地百姓,百姓們可以開小吃店也好,旅館酒店也好,反正肯定能賺錢。

這就是房地產的雛形了。

這裡面比較重要的,包括松江、杭州、溫州、福州,都是停靠比較多的地方。

這些港口附近,朱高煦都要規劃商業區,然後蓋房,出售出租。

但這些事,不是現在有時間乾的,也只是他的想法。

夏原吉三人和朱高煦談了一個多時辰,中午午飯都是在東暖閣吃的,讓三位大臣受寵若驚。

夏原吉是越聽越興奮,正如皇帝所說,相比打仗,朕更會賺錢。

下午時,夏原吉和呂震先後走了,留下兵部尚書劉俊。

朱高煦看了看劉俊,劉俊這會才四十出頭,已經很多白頭髮,看來永樂期間,還是比較焦慮。

劉俊自己也肯定想不到,要不是朱高煦起兵造反,他在永樂初就掛在安南了,朱高起兵,完全是救了他一命。

「走,等朕換下衣服,陪朕出去走走。」朱高煦帶著鍾顯,叫上劉俊,又叫了錦衣衛指揮使毛信,然後換了身衣服出門。

劉俊莫奇妙,但還是跟上。

出了東暖閣,外面早有人準備了馬匹。

「劉部堂會騎馬嗎?」朱高煦問。

「回陛下,臣會的。」劉俊道。

劉俊這人也是能文能武,歷史上和沐晟在安南參贊軍務,還帶兵作戰,後被圍,才自殺上吊而死,相當有骨氣。

「好,上馬。」朱高煦一揮手,幾人紛紛上馬。

劉俊是目瞪口呆,但只好跟著。

皇帝帶頭在皇城騎馬,幾人飛奔出皇城。

以前建文為皇帝時,估計從來沒有出過皇城,朱棣也只有北伐時才會出來,整天呆皇城裡。

朱高煦現在是三天兩頭出來,經常上午上完朝,下午就出城,眾大臣有一肚子意見,也不敢提。

皇城中跟著他們出來的還有一隊京營,指揮使周虎在午門等著,然後和他們一起走,大概也就五十多人。

人數相當少,這要換成朱棣,估計是不敢這麼出來的。

但朱高煦不怕啊,他是朱標的兒子,建文系的人首先不會和他作對,朱棣的人脈都在北平,所以他在南京是很放心的。

況且他這波人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個個武裝到牙齒,普通賊兵就算有三四百人拿他們也沒辦法。

而京師裡面,是不可能有三四百賊兵聚集到一起的。

朱高煦出來很低調,沒穿龍袍,沒有任何誇張的旗幟和儀仗,帶著五十多精銳,更沒有如果不是認識他的人,肯定不知道他是大明皇帝。

出了皇城後,他們小心的在街上慢跑,儘量不要騷擾到百姓,遇到人多的時候,還會下馬牽行。

劉俊看在心裡,還是非常讚賞,皇帝如此親民,這是大明立國以來沒有過的。

他們從午門出來,繞一個大圈,沿太平街,來到神策門附近。

接著從神策門出去。

神策門和金川門緊靠,這邊是京營駐地,原有大量京營,出城後,往北是石灰山,石灰山下全是農田,這裡就是京營府前衛的屯田處。

劉俊到現場一看,發現田邊已經站著好多人,等走近的,大夥紛紛拜見陛下,劉俊才看出來全是五軍都督府的高級武將們。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