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坐回原位,沉聲道:「諸位愛卿,特別是身為御史和言官們,說話一定要三思而行。」

「不要為了想出名,像瘋狗似的見誰咬誰,彈劾同僚一定要有真憑實據,切記不可張口就來。」

「大家同朝為官,也是一種緣份,相互的攻擊和踩踏,只會讓朕覺的你們素質極差,白讀了聖賢書。」

「對於真有作姦犯科者,可以真憑實據,向有司控訴。」

「朝堂之上,要多議國家大事,為民請命,少這些勾心鬥角和人身攻擊。」

「陛下賢明,仁厚,是臣等和萬民之福,陛下萬歲。」李景隆差點喜極而泣,當場跪下大拜。

接著四周一片贊聲,群臣紛紛拜叫。

最近早朝結束的比較早,因為皇帝要求早朝上只議大事,小事由諸官遞奏摺,第二天內閣秘書處先批覆,再交由皇帝過第二遍,批覆。

皇帝和內閣秘書處批覆意見不同的,以皇帝為準。

下朝之前,皇帝要求,以後彈劾人的事情,不要在早朝上說,因為這種事情最能扯皮,浪費時間。

無論是普通官員還是監察御史,彈劾其他人時,四品文武以下往都察院遞本(由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召集有司核查),四品及以上遞華蓋殿(即皇帝會親自先看,再做處理決定)。

彈劾的人不要捕風捉影,張口就來,奏本和狀紙一樣,有什麼證據要寫的清清楚楚,人證物證,犯了什麼罪,四品以下被彈劾,由都察院核定後,會刑部、大理寺一起查處,最後把結果報皇帝,由皇帝批覆。

四品及以上由皇帝做處理決定。

凡涉及謀反的彈劾,無論官級,可直接遞皇帝(華蓋殿)。

這是朱高煦第一次小小放權,即四品以下的初審由三司合查,但最終定罪,還是要皇帝決定。

做為穿越者,朱高煦很明白,想做好皇帝,只要抓緊人事權、財務權、和軍權三樣就行,並且適當的給下面放點小權。

早朝過後,朱高煦霍然起身:「黃福,跟朕來。」

轉身往後面的華蓋殿去。

黃福趕緊跟上。

四周諸多官員露出羨慕之色。

也有人不客氣,直接跟在黃福後面,正是戶部尚書夏原吉。

這傢伙似乎每天都有事找皇帝。

有時皇帝下了朝會直接出宮,夏原吉來不及找皇帝,今天皇帝召了黃福,肯定是先回華蓋殿議事,夏原吉找准機會跟上去。

今天是內閣可以五天休一的日子,皇帝又沒臨時召集,所以他們除了留個值班的,其他都可以休息,但內閣的幾個秘書們,黃淮率先跟上,他幾乎從來不需要休息的,楊榮、楊士奇兩人也趕緊跟上。

胡廣和胡儼對視一眼,也隨即跟著。

楊溥猶豫了下,他今天想休息的,但看到眾人都不要臉的跟過去,所以有點猶豫,但想了想後,還是咬了咬牙,轉身而去。

他不但是皇帝的秘書,還是皇子的老師,今天正好早點走。

金幼孜本來想跟楊榮他們去華蓋殿加班,看到楊溥走了,他站原地猶豫了幾息,最後還是一轉身,也回家休息了。

等黃福走進華蓋殿,發現大殿中間有個長長的桌子,上面擺滿了今天剛送來的奏本。

其中有些事情,可能在剛剛上朝時討論過,但絕大部份都沒有討論。

黃淮他們很快進來了,每人各找一堆奏本開始辦事。

皇帝回頭看了他們一眼,也沒說什麼。

後面有隔出來的幾個單間,皇帝直接往單間去,黃福也跟了進去。

夏原吉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看著黃淮他們在處理奏摺,皇帝在裡面召見黃福,感覺有點不真實。

這場面在永樂時永遠都看不到。

朱棣非常勤奮,所有奏摺都要親自看一遍。

但朱棣看的很多奏摺,身為戶部尚書的夏原吉可能先知道了,不但夏原吉先知道,很多京官都可能先知道了。

現在就不一樣,夏原吉發現皇帝這樣改制後,所有奏摺會被黃淮他們先看到,然後遞交皇帝。

皇帝看完之後,才會讓他們離開。

也就是說,皇帝等同於第一時間看到。

像現在,夏原吉就完全不知道這些奏摺里說的什麼事。

夏原吉看了會,又起身,走到黃淮身邊,想伸頭看看。

不料黃淮一把將手按住,然後笑道:「夏部堂,陛下不讓其他人看。」

夏原吉扭頭,發現胡廣他們確實離他比較遠,每人間隔差不多有四五步。

再看看黃淮身後,有個盒子,上面寫著「戶部」,正是他關於他戶部的奏摺,下面還寫著個數字-——38,應該是今天送來三十八本。

夏原吉心中微動,便道:「這麼說,關於我戶部的奏摺,都是黃侍讀先看到?」

黃淮搖頭:「也不一定,今天我拿的戶部的,明天就可能是兵部的,陛下要求每人每天看的不一樣。」

「你們相互之間,也不能看對方的?」

「只可以隨機交換一次,查漏補缺。」

夏原吉點頭,華蓋殿這些人,每人最多只能看到六部中兩個部的奏摺。

保密性顯然更強。

只有皇帝一個人,可以看到全部的奏本。

他又問:「我看今天楊溥和金幼孜回去了,你們不是少了兩個人?」

「不礙事,可由其他人代勞,陛下的要求,每個人最多可以看到三部,最少看兩部。」

即同一個奏本,最少要有兩個人看過。

夏原吉聽的拍案叫絕。

皇帝這樣批閱奏本,不但省時省力(主要是省了皇帝的時間),還有很強的保密性。

不過夏原吉也考慮到一件事,皇帝主要是讓黃淮他們批覆奏本,很多時侯,皇帝只會隨便看下他們的總結和批覆,不會細看奏本。

如果有膽大的臣子,聯合起來騙皇帝,只要皇帝沒有一本本仔細看,還是在會有遺漏的時侯。

當然,像朱高煦這麼強勢用武力奪取天下的皇帝,夏原吉不認為有臣子們敢這麼做。

夏原吉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楊榮正在頭痛。

因為他看到了彈劾自己的奏本。

彈劾的人還是右都御史孟善。

孟善得到朱棣和廢太子朱高熾重用,但討逆戰後期看情況不妙,立馬投降,朱高煦進京後,得到重用,由武將改為都御史,這在大明朝又是首例。

但朱高煦當了皇帝後,已經改了無數祖制,所以大臣們已經麻木了。

今天好死不死的,楊榮拿到彈劾自己的奏本。

他下意識先一把捂住,然後左右看看,大夥距離他都挺遠的。

楊榮又羞又惱,悄悄移開手,看了一眼,差點吐血,整張臉也憋的通紅,下一刻,他的心臟,更是不爭氣的跳動起來。

孟善曾是廢太子府上常客,討逆戰時,孟善有次和楊榮一起在太子府上,當時還有譚忠、黃淮。

那會正是官軍大敗,討逆軍節節勝利的時候,並且徐皇后也突然去世。

楊榮在那天出了個主意:隱瞞徐皇后死迅,傳旨讓朱高煦回來看望病重的母妃。

朱高煦肯定不敢來,到時就以此為理由,通告天下,朱高煦無情無義,沒有人性,不講人倫。

楊榮還說,如果朱高煦學陛下(燕王)當年,到長江對岸隔空拜祭,故意不進京,也沒事,在長江對岸埋以重兵,再令水師,以炮擊,擊殺朱高煦,叛亂立馬能平。

廢太子後來向朱棣彙報,朱棣果斷採用了,並讓呂震的女婿去傳旨。

所以這件事,朝中很多人知道,而當天,孟善和黃淮都在現場,並且現在都在為朱高煦效力。

黃淮是忘了這件事了,就算記著也不會提。

但孟善這傢伙居然突然提到這件事,而且和小作文似的,按朱高煦要求,有時間有地點有人證,特別提到,黃淮當天也在場。

「這惡賊。」楊榮也不會罵人,只能在心裡怒罵孟善。

當年這件事,沒對朱高煦有什麼影響,朱高煦根本沒理會,但那會他們想騙朱高煦進京,然後捕殺朱高煦的主意,可是楊榮出的。

楊榮這會慌的要命。

他雙眼死死瞪著奏本,突然很想把它塞進自己袖子裡。

但很快,他緩緩回頭,身後的盒子上面寫了;「28」。

通政司送過來的時候,已經點過數,這盒子裡有28本奏本。

總不能憑空少了一本吧?

這怎麼辦?楊榮魂不守舍。

楊榮是聰明人,稍微想了下就知道這種奏本瞞不過。

唯一的希望就是皇帝不會關注,因為朱高煦很多奏本都隨便看的,不會細看,有的甚至不看。

重的放在前面?楊榮想到皇帝說過的話,重要的奏本放前面,我這如果算不重要的,放最後?皇帝會不會看?

會看,楊榮很快想起來,前幾次皇帝專門從最後面看奏本。

皇帝太陰了,明明最重要的放前面不先看,有時故意拿最後面的看,有時也從中間看,非常隨機。

瞞天過海看來也不行。

楊榮坐在那裡糾結半天。

也不知過了多久。

邊上突然有人道:「楊大夫(楊榮有個職位是奉訓大夫)」。

他回頭,正是胡廣在問他:「你批好沒有,今天輪到咱倆換了。」

原來胡廣自己的已經批好,按皇帝要求,每個奏本,必然最少要有兩個人看過,最多不能超過三個人。

刷,楊榮臉漲的通紅,結結巴巴:「稍等,稍等,馬上好。」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