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心想沒辦法了,咬了咬牙後,批覆了下。

「楊榮當年立場不同,情有可願,現在已經痛改前非,一心為陛下效力——」想了想後,又加了一句:「此事,不要再提。」

然後在登記的時候,他登記了比較重要,放在第一個。

等他和胡廣互換,胡廣當然先看最重要的奏本。

拿到手上一看,胡廣就樂了。

胡廣心想,原來你還干過這等惡事?

按皇帝的規定,他也是可以批覆的。

胡廣提起筆來,就感覺哪裡不對勁,扭頭一看,楊榮正瞪著他。

胡廣哈哈暗笑,寫道:「楊榮當年是為了拍馬屁,但是現在,他肯定一心為陛下效力,望楊榮,記著陛下的仁厚,以後不要這麼惡毒。」

楊榮這邊發生了什麼事,夏原吉當然不知道。

黃福進去和皇帝談了好久,出來的時候神采飛揚,好像很高興的。

他看到黃福出來,趕緊往前走。

門口站著宦官鍾顯。

鍾顯連忙攔著他:「陛下今天還要出宮。」

「我半刻鐘就好。」夏原吉道。

「讓他進來。」裡面傳來朱高煦的聲音。

夏原吉進去後,發現小房間裡還有一張床,像是個臥室。

但裡面同樣有好多凳子,皇帝似乎很喜歡叫別人坐,皇城裡皇帝要待的地方,都添加了凳子。

「夏部堂坐,有什麼事說快點,朕一會還要出去。」朱高煦語氣還是很客氣。

夏原吉說的是永樂大典的事。

朱棣即位後,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過程召集147人,首次成書於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初名《文獻大成》;朱棣過目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

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命太子少師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

組織設監修、總裁、副總裁、都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蔣用文、趙同友各為正副總裁,陳濟為都總裁,參用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

原歷史是在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進呈,朱棣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並命名為《永樂大典》,清抄至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書。據《進永樂大典表》稱,全書繕寫成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11095冊。《永樂大典》完成後,明廷又在各地徵召了大批繕書人進行描欄、清抄、繪圖和圈點工作,由於人員數量過多,已經無法統計了。

現在因為討逆戰,1407年正是雙方在湖廣決戰的時侯。

打到朱高煦進京前兩個月,正好完成,還沒來的及給朱棣看。

朱高煦進京後,這事也沒人提,永樂大典還放在禮部。

但是參與修纂的一兩千人都在等著安排俸祿呢。

原本這些人是一月一支,但朱高煦進京後,戶部就給他們停支俸祿了。

現在已經欠了他們大半年的俸祿,當然,後面好幾個月都是閒著沒事幹。

但朝廷欠俸不給,總是不對,有人就鬧到戶部。

夏原吉知道這書禮部不敢提,所以只能硬著頭皮來找皇帝,一是問這書還修不修,二是這錢,給不給?

朱高煦心想還有這種好事?

那我就不客氣了?洪熙大典就成了?

至於俸祿,也不是很多,朱高煦又是大氣的人,當然照支。

夏原吉聽的暗暗搖頭,皇帝花錢真是大手腳。

這些人大半年沒修了,其實可以少付很多。

不過夏原吉這次沒有據理力爭,大概也覺的這些人挺不容易的。

接著夏原吉又道,各地藩王正陸續進京,都要安排吃住,這開支算誰的?

朱高煦瞪著眼睛,以前算誰的?

夏原吉道,以前都是內承運庫支出。

朱棣和建文時,都召集過部份藩王,來往都是有皇帝招待,朱棣還在皇宮大擺宴席接待過幾個兄弟。

但這次朱高煦召全天下藩王進京,藩王們正陸續進京,全部要安排吃住,那是要很多錢的。

「鍾顯。」朱高煦馬上叫鍾顯進來,然後就問,藩王進京,如何安排的?

鍾顯道,和前朝一樣,安排在諸王館,但諸王館只有十間房,所以後來的,打算安排在光祿寺。

然後鍾顯看了眼夏原吉,這事皇帝交給他和黃儼一起辦的,因為來的藩王還不多,所以諸王館沒住滿,後面的光祿寺,黃儼正在交流,沒有確定。

沒想到夏原吉先找上門了。

「黃儼(內承運庫)那出錢?」朱高煦問。

「回陛下,是的呢。」

「把黃儼找來。」朱高煦又把黃儼找過來。

然後問黃儼,有幾個藩王進京了?

黃儼說已經到了四個。

召藩王進京是兩三個月前的事,這麼久了,也才四個進京,但考慮到傳信的使者出去也要好久,朱高煦也沒說什麼。

「如何安排的?」朱高煦又問。

黃儼說的很詳細,每個藩王進京後,有侍衛保護,專人服侍,每天好吃好喝貢著,進出有馬或馬車。

為了表示自己乾的好,黃儼還說有些藩王喜歡吃什麼,有些藩王不喜歡吃什麼。

比如蜀王喜歡吃牛舌,可以讓光祿寺每天準備一條牛舌等等。

朱高煦一聽臉就黑了。

「這樣豈不是要花好多錢?」

夏原吉立馬叫了起來:「陛下,按以往的貫例,這都是內承運庫出的。」

黃儼苦著臉,皇宮裡有祖制的,大概一個藩王進京,每天可以花多少錢。

「多少?」朱高煦問。

「每天最高不超過一千兩。」

「搶錢呢。」朱高煦叫了起來。

房間裡幾人面面相覷。

「朕好像只招了藩王和世子,你們按每人每天十兩銀子標準接待,吃用住行加起來,不能超過這個數,即每個藩王府,每天花錢不能超過二十兩,超出的,讓他們自己出。」

「……」黃儼、鍾顯。

兩人的表情好像在說,陛下,那都是你親戚吶。

「陛下比我還摳。」夏原吉暗暗想著。

朱高煦這時道:「夏部堂你不要慌,招待藩王的錢,朕自己出。」

「陛下英明。」夏原吉當然高興。

「還有什麼事嗎?」

「暫時沒了。」夏原吉嘿嘿一笑,起身告退。

朱高煦等黃儼走後,便讓鍾顯:「去招禮部尚書宋禮進來。」

鍾顯剛要走。

「等下。」

朱高煦又道:「你讓宋長林傳一句給他,宋朝宗室,怎麼封的。」

朱高煦怕宋禮也不知道,招來後就是白跑一趟,所以讓他做點功課再來,因為朱高煦也不是很清楚。

但他肯定一點,宋朝宗室,是歷史最慘的。

宋禮剛剛下朝回到禮部,錦衣衛鎮撫使宋長林就到了。

宋長林今天當值,就在午門門口,他騎快馬找到宋禮,把他叫到一邊,說了這句話。

宋禮還真被問住了,因為他也沒看過相關資料。

當時他的臉就有點紅。

不料宋長林道:「陛下說了,宋部堂要是不清楚,可以做好功課再來找陛下,因為陛下也不是很了解。」

宋禮二話不說,轉身就去惡補相關資料。

——

黃儼離開華蓋殿後就來到諸王館。

諸王館十間房間,到現在還沒有住滿。

皇帝下旨已經兩三個月,近的藩王,按說早就該到了,但大明各地的藩王都慢慢吞吞,不知道是不是對皇帝不滿。

黃儼當然希望藩王們知趣一點,外面都說皇帝仁厚,不亂殺人,但是靖難中就和朱高煦相熟的黃儼是知道的,皇帝可不沒像外面想像的那麼仁厚。

借刀殺了親弟弟這件事,大明上下,也只有黃儼和侯顯兩個人知道。

侯顯到了海外,現在就是只有黃儼獨個知道。

皇帝,可不仁厚呢。

黃儼正暗暗的想著心事,迎面有個小宦官走了過來。

「黃公公,有人想拜見您。」

這是他心腹小宦官吉祥。

吉祥說完,立馬塞進他手裡一個布袋。

黃儼左右看看,也沒外人,打開布袋,裡面全是黃燦燦的,都是金飾。

「啥事?」黃儼奇怪的問。

吉祥壓低聲音,小聲道:「靖江王側妃李氏,想見陛下。」

「……」黃儼瞪起眼睛。

片刻之後他才回過神來:「靖江王到了?」

吉祥表情怪異道:「靖江王薨世,兩位側妃各帶了位小殿下,來到京師,剛剛到。」

原歷史靖江王也是在今年年末薨世。

這次大概提前了一個月左右。

正好是皇帝召他們進京的聖旨到了桂林前一天。

靖江王突然薨世,王妃也沒留下世子,兩個側妃各帶著一個王子,先後來到京師,都想讓皇帝,封她們的兒子為世子。

黃儼腦子飛快在原地盤旋了下。

李氏認識陛下嗎?

如果認識,這錢就不好拿了。

如果不認識,她為何要求見陛下?

「你等會。」黃儼趕緊轉身,想去問問鍾顯,皇帝認不認識李氏。

走了幾步又回頭。

他拿出剛才那袋子:「你回去還給李氏,我一會再過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