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約有兩千多人,主要是修建炮台和港口,在徐石頭身後數里外,還有近五千人在擴建新城。

明軍占領了當地的老城,改名為大羅府,這是明軍在舊港府後,設立的第二個府。

等大羅府建成後,加上這邊的大羅港,明軍距離馬六甲王國就非常之近,如果水師出動,真的就是朝發而朝至。

現場勞作的人里也分幾批,有交趾過來的越人,有吳哥王朝的百姓,也有當地土人。

明軍用越人,管理吳哥人和當地土人。

其中越人和吳哥人是可以溝通的,說的話差不多。

當土人中選擇部分舊港的土人為小頭目,也可以溝通。

因為舊港地區,被華人占領很久,當地人多多少少能說些華語。

而徐石頭知道,朝廷已經在舊港和大羅建立書院,當地所有小孩子都要去上學,學習漢語,並規定了,二十年之後,整個半島在官面和正式場合,不能說當地話和其他語言。

「這裡,以後就永遠屬於咱們大明了。」徐石頭默默的想著。

「百戶,百戶。」就在這時,身後遠處有人叫了起來。

徐石頭轉身,看到是部下一個姓馬的總旗。

這傢伙是當年遠征交趾的明軍,當時沒婆娘,後來娶了個越人小娘,然後就不打算回去了,現在跟婆娘一起,駐守大羅,家裡分了三十畝田,交稅一成,日子相當不錯。

但現在軍中訓練頗多,有時還要出海,所以在農忙時,徐石頭也會去幫忙,兩人關係很鐵。

「小馬。」徐石頭轉身走過去。

馬總旗小跑過來,吱牙咧嘴:「我婆娘又生了,百戶能不能陪我去找朱先生,取個好名呀。」

馬總旗沒啥文化,大字不識幾個,徐石頭稍微好點,但也認識不多,不過徐石頭和朱先生比較熟,所以馬總旗來問他。

「走,帶你去。」徐石頭帶著馬總旗回大羅府城。

大羅府城大概在後世下羅干縣以北,原先的城牆都是土城,明軍占領後開始擴建,添以成塊的青石,周長更是擴充到十里左右,也算不小的城市了。

但當地人口實在太少,建造比較緩慢。

兩人一路過去,還能看到不少衛所家屬和當地人在種田,和種甘蔗。

當地糧食除了能自給自足,還能向西貢布政使司上稅,種出來的甘蔗制黑糖(紅糖),賣向四周。

沒多久,他們來到大羅城東的一個角落,這邊的城牆還沒修好,看起來比較荒涼,但有幾排屋子都是新造沒多久,還比較大氣,外面的圍牆都是新刷沒多久。

門外就是連片的農田,有家屬在干農活,看到他們來了,遠遠看了眼,又繼續幹活。

田間有幾個小孩子在奔跑玩耍,都是明人。

其中有兩小孩子一邊笑著一邊跑,跑到他們面前。

年紀比較小的大概才三四歲,可能不小心,撲通,摔了一跤。

「啊呀,當心。」徐石頭趕緊過去,扶起他。

那小孩起身後,先整了整衣物,然後恭恭敬敬的學著大人抱拳:「多謝將軍。」

「哈哈,不客氣,不客氣,你父親和叔叔他們在嗎?」

「在的呢。」說罷還轉身,指了指身後的圍牆院門。

徐石頭笑著向他點頭,大步而去。

馬總旗應該是第一次來,一邊走一邊看,稀奇道:「還有讀書人肯到這裡來,對我大明國內來說,這算不算蠻慌之地?嘻嘻。」

徐石頭本來不想說的,但想想,軍中知道的人也挺多的:「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是誰?」馬總旗奇怪道。

「姓朱呢。」徐石頭小聲道。

馬總旗愣了下,突然恍然大悟,臉色大變:「他們-——就住這-——就這樣-——連守衛都沒有——」

他說話都結結巴巴,顯然不敢相信。

「四周都是咱們衛的軍戶,要啥守衛?」

「陛下仁厚,聽說大羅府建成後,可能要讓其後代,出來為文官。」

「陛下不怕?」馬總旗驚問。

「這有啥好怕的,換成我也不怕。這還能起掀風浪不成?」

不一會,他們來到門外,先敲了敲門。

「朱先生在嗎?」徐石頭大聲問。

院門很快打開,伸出個頭,是個長的很漂亮的女人。

徐石頭聽說她就是以前的皇后馬恩慧。

「先生在的呢,徐百戶又來啦。」馬恩慧笑道。

「見過朱家嫂子。」徐石頭年紀比朱允炆大,但還是稱呼對方為嫂子。

進去後就看到朱允炆和弟弟朱允熥正在院子裡下圍棋。

兩人面帶微笑,雖然在搏弈,看起來還是和氣一團。

看到徐石頭進來,朱允炆向他笑著點了點頭。

徐總旗先拜見大朱先生,再拜見二朱先生,然後道:

「大朱先生,這是我部下總旗小馬,他婆娘生了三胎,想請朱先生,起個名字呢。」

「恭喜小馬總旗哈。」朱允炆哈哈一笑,先停下子。

轉過身,他在院子裡走了幾個來回,然後緩緩便道:「現在這裡也算我大明領土,漢人頗多,馬總旗是駐守軍戶,當保家為國,守衛漢人,就叫馬衛漢吧。」

「多謝朱先生,多謝大朱先生。」馬總旗大喜道。

「今天咱們殺了只雞,徐百戶不如在這吃了飯再走?」馬恩慧笑道。

「不了不了,打擾了。」徐百戶當然不敢,帶馬總旗又拜謝了下,這才轉身離開。

徐百戶走了沒多久,他們的四弟朱允熞回來了。

「張輔找你何事?」朱允熥奇怪的問。

朱允熞先坐下喝了口水,然後苦笑:「張輔帶來朝廷旨意,在這裡建大羅府,分六縣。」

「高——陛下問我們三人,誰願意出來當縣令,三人中,可以出來兩個。」

「啥?」朱允熥目瞪口呆,一臉不敢相信之色。

朱允炆也一臉茫然,但很快搖頭:「你們若是願意,你們出來干吧。」

說罷他長嘆:「我連一個國家都治理不好,如何治理一個縣。」

兩個弟弟面面相覷。

朱允熥又問:「張輔還說了什麼?」

「咱們老朱家在這裡世代可以為官,也可以從軍,但文官最高不能超過四品,武將不能超過千戶。」

「能回大明嗎?」朱允熥突然問。

「不能,要麼調往其他南洋各島,永遠不能回大明。」

朱允熥表情沮喪。

朱允炆卻道:「現在這裡也是大明。」

三兄弟不置可否。

徐石頭剛回到自己的營地,有心腹過來彙報,指揮使方延平找他,明天上午辰時一刻到衛指揮使衙門開會。

徐石頭應了聲,估計是要說回家的事。

他們一個百戶有個臨時的墩堡,四周有糧田也有甘蔗地。

徐石頭往堡東去,那邊有他的房子。

回到家看到一個皮膚黑黑的婆娘正在家門口的農田忙活著。

這是他在當地找的婆娘,一個蘇門答臘土人。

徐石頭常年在海外,也需要解決相關問題。

朝廷也經常送來越人、吳哥人單身的小娘,有願意的可以帶回家。

他沒看中越人吳哥人,看中了一個蘇門答臘土人,當時也是嚇壞大夥了。

這土人和他語言溝通不了,兩人都是用手勢。

時間長了,還有了默契,通常他拍拍對方後背,土娘就知道轉身趴下。

徐石頭開始也是當工具人,時間長了後,居然還有點感情。

對方很溫柔,也懂照顧他。

有次他生病,對方也是忙前忙後。

但徐石頭不想把她帶回大明,主要是怕鄉里鄉親的取笑自己。

「阿茉,我要走了。」徐石頭走到她身前,向她比划著,指向海外。

女人笑著點頭,以為他又要出海巡邏,海上訓練。

「不再回來了。」徐石頭又比劃了下,女人還是對著他笑,還指了指田,意思今年收成不錯。

徐石頭煩燥的擾了擾頭,當天也是無語。

第二天一大早,他如約來到指揮衙門,發現裡面來了很多人,幾乎都是和他一樣準備退役的軍官和軍士。

其中軍士們,都是四十歲以上的老軍戶,有的在當年就帶著兒子出來,所以父子同在的也很多。

方延平熱情招呼大家就地坐下,現場嘩啦啦坐了有一百多人,然後都在交頭接耳。

這些軍戶來自全國數省,但在海外和舊港這麼久,也都成了好兄弟。

徐石頭身邊也坐著幾個蘇州老鄉,都是鎮海衛的老兄弟。

有個老徐頭,和他同村,已經四十二歲,肯定要退役了,年紀太大,跑不動了。

「兄弟,安靜下啊,方指揮使有事有說了。」一個千戶這時叫了起來。

現場慢慢安靜下來。

方延平走到前面,看了看眾人,大聲道:「本將接到聖旨,先代表當今陛下,謝謝諸位兄弟在外海駐守多年,為大明帝國鎮守八方,揚威海外,立下汗馬功勞。」

「陛下說,非常感謝諸位兄弟,祝諸位兄弟,一路順風。」

說罷,方延平雙手抱拳,向眾人簡單施了個禮。

人群頓時很多人動容,有人立馬叫道:「多謝陛下,陛下萬歲。」

「萬歲。」很多人熱淚盈眶的同時高呼,因為將要離開多年的軍營。

接著方延平道,按最新的大明律,軍戶,可世襲也可不世襲(主要看官階和是否討逆親軍),由軍戶們自主選擇。

眾人凝神細聽。

討逆戰前,參與陛下的兵馬,與討逆戰後,跟隨陛下的兵馬,退役待遇又不相同。

舊港前衛中有原征安南的明軍,劃歸為,討逆戰前跟隨陛下。

原鄭和的水師,劃歸為討逆戰後跟隨陛下。

徐石頭和老徐頭兩人扭頭對視一眼,心中都在罵陶得貴,特娘的,你不會早點投降了陛下?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