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糧倉的事,朱高煦突然靜靜看著夏原吉,一臉若有所思的表情。

夏原吉太了解皇帝了,瞬息臉色就變了,皇帝這是要準備用大錢了?

皇帝想幹嘛?

夏原吉腦子飛快盤旋起來。

去年大明四面打仗,都沒花多少錢,打完後,最後還大賺了一筆,現在國庫錢糧都遠超永樂初。

難道皇帝想給全國官員發獎金?

夏原吉喜歡獎金,但如果給全國官員發,他肯定打死都不同意。

他思來想去,想不到皇帝有什麼要用大錢的地方?

難道又要疏通運河?

洪熙二年朝廷開始疏通北平到山東的運河,干到現在還沒完成呢,但進度比原歷史朱棣乾的要快,而且要好。

因為其中有一半是交給民間來干,皇帝專門用來比較,看官方主持的好,還是民間主持的好。

事實證明,現在還是民間乾的更好更快。

畢竟後世那麼多一包二包,偷工減料,現在還沒有多少人學會,而且朱高煦是過來人,朝廷驗收的很嚴格。

現在民間很積極參與朝廷工程,因為做的好,就可以連續的接,連續的賺錢。

就在夏原吉百思不得其解時,朱高煦終於緩緩說話了。

「朕今年可能要用到大量的銀子。」

「陛下,休養生息啊。」夏原吉急了。

皇帝直接開口要錢,他好慌張。

「你急啥。」朱高煦又好氣又好笑:「又不是打仗。」

「?」夏原吉漲紅了臉,心想,建大程,也要動員很多勞力的。

雖然現在朝廷有運來外藩百姓來干苦力,那也是要供吃供住的啊。

「朕想推廣教育。」朱高煦終於說出來了。

「……」夏原吉一臉不可思議,很快大喜:「陛下英明,臣舉雙手支持,陛下要多少錢?如何——推廣?」

皇帝當年取消讀書人優免,夏原吉其實是不高興的,但也沒說什麼,畢竟他知道皇帝鐵心想乾的事,很難勸說。

他以為皇帝又要重啟讀書人優免和補貼了。

「朕抽空寫了個東西,夏部堂可以拿去好好看看,然後估算著需要多少錢,多少人,做個預算,上報給朕。」朱高煦一邊說話,一邊揮了下手。

鍾顯馬上拿著一疊材料走過來,遞給了皇帝。

皇帝打開看了看,又遞給夏原吉。

夏原吉迫不及待當場打開。

「關於組建大明教育科技部的方案——」

他初看了幾眼,內心非常震憾。

皇帝要把禮部儀制清吏司的部份權限,即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專門劃拔出來,歸新成立的教育科技部。

並且從六部擴為七部。

這是歷代六部制以來,第一次變為七部,絕對是開創了先河,如果算上軍事上剛剛重組的三部,大明現在已經有十個部了。

當然,軍事三部不進內閣,也就算了,夏原吉估計這教育科技部,將來要進內閣的。

夏原吉震憾的是,教育單獨成部,足見皇帝對教育非常重視,但為什麼,要取消讀書人優免,甚至打壓讀書人。

不過他很快就會知道,皇帝所認為的教育,並不是他眼中的教育。

夏原吉也不可能在皇帝面前一直看,他才看了一會,就內心有點震憾,馬上合起來:「陛下寫了這麼多,臣要回去細看,等看完後,會準備好經費人力預算,向陛下彙報。」

「恩。」朱高煦不動聲色點點頭:「越快越好。」

「臣遵旨,臣告退。」夏原吉匆匆拿著材料離開皇城,然後直奔戶部。

回到戶部後,立刻叫了戶部左侍郎陳思聰,右侍郎陳洽。

陳洽在永樂年間為大理卿,也是呂震的前任,當過吏部左侍郎,這幾年位置換來換去,不見升職也沒降過,他是個老實人,也從來無所謂,皇帝換來換去,讓他幹啥他幹啥。

陳思聰永樂時是福建按察右使,福建降朱高煦時,他也第一時間降了漢王,漢王進京後,就升戶部左侍郎。

夏原吉把兩人叫來,然後三人到了一個僻靜的屋子,把材料拿出來:「來,一起看看,陛下又有新政。」

左右侍郎面面相覷,新皇帝上台後,基本每年一個新政。

第一年栽軍,軍田分離,第二年確權分田,第三年全面稅改,一環套一環,立馬把大明稅收提升數倍,國庫也富足起來。

於是三人圍在一起,細讀皇帝新政。

教育科技部下面分為教育司、科技司、醫學司,軍校司、職稱司。

然後京師新興建三所大學,分別是應天大學,應天科技大學,應天醫科大學,應天軍校,分別由四司管理負責。

應天大學的學生除了儒家經典外,主要學課是數學、地理,包括大明行政知識,世界地圖等,主要培養老師和官員。

應天科技大學主要是培養工匠、鐵匠、炮匠、火器匠、船匠,甚至種田水利人才等等,相當於後世的技術學院。

醫科大學就是顧名思義培養醫生和軍醫的。

而軍校則是培養陸軍和水師軍官。

皇帝分的很細,每個學校有多少學科,準備多少個班,都給了初步數字。

像應天大學,準備第一年要收二十個班,每個班五十人,共一千人。

科技大學要求五十個班,共兩千五百人。

醫科大學要求五十個班,共兩千五百人。

軍校要求一百個班,共五千人。

三人越看越心驚,夏原吉看到後面臉都黑了,從皇帝的安排來看,這項投資是巨大的,史無前例的,並且是持之以久,要多少年的連續投入,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陳洽很快就叫了起來:「每所大學要能同時容納兩萬人上學,和吃住,這得多大的地方?」

「我們京師附近,還有能建四所大學的地方?」陳思聰也驚問。

夏原吉則苦笑:「陛下當年確權分田時,已經預留了地方。」

當年他不知道皇帝要幹啥,現在算是明白了。

皇帝預留了大量的地方,其中就包括要興建這四座學校,連地址都在材料里寫好了。

皇帝準備從今年起,正式開建三所大學(其中軍校選址大校場,那邊從洪熙元年就在建,都快完工了。)看來皇帝還是把軍事當第一位。

皇帝的要求,五年內要把三所大學全部建好,然後第六年招生,一千人,次年兩千,三千,四千,十年內,每所學校要招滿兩萬人。

僅這個投資就巨大了,夏原吉臉黑黑的道:「能容納兩萬人學習,吃住,每所學校,最少要投資千萬白銀以上,三所大學,就是三千萬。」

「分五年完成,每年也得六百萬。」

夏原吉現在也是毛估估,真正建造起來,其實用不到一千萬,因為現在房子建造成本挺低的。

「每所學校,按這規模,最少要配五百個老師,陛下要幫老師評職稱,按官員待遇來,相當於最少增加兩千名官員,就算平均每人二百兩一年,一支開支就是四十萬。」

夏原吉非常震驚皇帝的腦洞。

皇帝要求今年開始建學校,同時在地方上招老師。

老師按官員待遇來,還設品級。

然後有職稱,分別是初級老師,中級,高級,特級。

初級老師又分三檔,一檔設正七品,二檔為從六品,三檔為正六品。

中級老師一檔設正五品,二檔設從四品,三檔設正四品。

高級則是從三品,正三品,從二品。

特級就是正二品,從一品,正一品。

老師級別待遇如此之高,必然在招收老師時,會引起民間轟動,大量的讀書人和工匠會涌躍報名。

讀書人也就算了,連匠和醫生還有軍校老師都享受這待遇,確實看的眼紅。

他堂堂內閣成員,戶部尚書才正二品呢。

當然,這些老師只享受品級和待遇,不能和地方實權官員比,但也足以讓人眼紅。

夏原吉當然明白,皇帝給老師設品,就是怕學校在建中,招不齊老師。

現在這麼干後,肯定沒有問題了。

而且職稱司以後為天下工匠、醫生、老師考核評定職稱,以後工匠、醫生、老師的地位,要慢慢向官員們靠攏了。

陳思聰這時道:「下官雖然震驚,但說句實話,如果按陛下這設定來,十年之後,我大明人才輩出,各行各業,都會涌有大量的人才,而不會全部都是死讀書的無用書生。」

陳思聰在福建當了十幾年官,見識過海外貿易的利潤,相當開明,他也知道大明只靠讀書人,是不行的,兩宋時,工匠和商人的地位,就與讀書人相差不大,皇帝朱高煦登基後,一直在強調有些地方,要學習兩宋,陳思聰就知道,皇帝要大力提升其他職業的地位。

夏原吉臉色比較難看,因為建造四所大學的費用是驚人的,建造之後,運營起來更是個無底洞。

但這還只是開始,大學建造之後,陛下要還在全國打造中學,小學。

然後形成小學,晉升中學,中學晉升大學的整套流程。

並且小學和中學,從今年開始就要逐步在全國開展。

「全國一千多個縣,每個縣學分為小學和中學,這個難度不大,大的是小學和中學生,都要達到當地人口一定比例,而且朝廷出錢,還要配套老師。」

夏原吉臉越來越黑:「僅今年這開支,沒有上千萬是不可能辦成的。」

關鍵以後小學中學都是朝廷出錢,這一年最少開支就增加了上千萬,小學中學又添加了上萬老師,等於添加了上萬官員,又是開支數百萬甚至上千萬。

他看著看著,臉上冒起了汗,終於知道剛剛皇帝一直在盯著他,也有點不好意思開口,想必皇帝也知道,這是一個無比巨大的開支。

皇帝寫了很多,花了很多心思,三人都來不及看,但僅僅看看大概的方案,就震驚這個無比可怕的工程。

三人匆匆翻到最後,然後對視一眼,幾乎同時在心裡決定一致反對這樣的投入。

換成永樂時,朝廷根本負擔不起,現在洪熙朝能負擔,但也極為可怕。

可就在他們翻到材料最後一頁時。

只見最底下寫著一行大字,簡直字字珠璣,擲地有聲。

「開啟明智,強我中華,少年強,則國家強。」

轟,三人如五雷轟頂,久久不能回神。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