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過早飯,馬叔問我,今天你怎麼安排?想看看什麼?

他一下把我問住了,我主要是想了解他這個人,並且通過他這個人,了解他所住的村子,和他所在的這個縣城,以及全縣所有的情況。特別是農村農業和農民,三農的情況。但這是一個大題目,一下很難完成。

我想了想說,咱就先從表面了解起吧,以後再逐漸地深入,不是說客隨主便嗎?由您安排吧,反正我是要好好了解你和你們這裡的一切的。我一切都聽你的。

他打開手機,看了看手機上的日曆說,這幾天正好是農曆的三月古會,你可能沒有見過我們的大集,我們把逛古會,叫做趕會,咱爺倆就去趕趕古會吧。順便去打一壺醋,有一家私人做的醋,是純糧食生產的,酸齼齼的,質量很好。醋壺太髒了,我先磢一磢,清洗一下。

我說好吧。

他從廚房裡拿出一把醋壺,在大門口撿了一把小石子,灌進醋壺裡,又往裡邊加了一些水,把蓋子擰住,使勁地搖著,不一會兒,醋壺便乾淨如新。我這才意識到,他所說的磢可能是一句方言,就是用這種方法把髒醋壺洗凈的。我真是佩服他們的智慧,而且還有專用詞語。

他家的醋就是好,他說,就是用罷的醋壺子,聞起來還是弸酸。

他鎖好門,拉開汽車門坐在副駕駛上對我說,你會開車嗎?

當然會,我說,不過沒有開過這種電動汽車。

那你就試試吧,他說,會開汽車,電動汽車就更會開了,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

我說,好吧。

我便坐在駕駛室里,關上車門,啟動了汽車。

這種車確實是好開,操作簡便,速度也不快。出了村口,上了主路,車越開越快,道路兩旁的樹木和田野,像一個個醉漢,搖搖晃晃地從車窗旁邊一掠而過;蔚藍的天空上,點綴著一朵朵淡淡的白雲,像不小心被風颳起的一塊塊鬆軟的棉花糖,悠悠地在漂浮著。偶爾有一些鳥兒,在天空中飄逸地飛過,身姿矯健,快如閃電。車窗外邊濃郁的春的氣息,透過一條條縫隙,時不時飄進車裡來,清新而溫馨,如沐春風,如飲醇酒,不一會兒汽車便很快駛進了城裡。

路該怎麼走啊?我問馬叔。

廣場北邊,離你住的那個旅店不遠,跟著國道走,過了廣場就看見了。

我點點頭,因為那塊地方我已經來過了。便繼續開車,遠遠地看見廣場那個巨大的雕塑,過了雕塑,便看見了集會市場,我們把車遠遠地停在前邊的停車位上,步行著朝集市走去。

這是一個對開八車道的新建路,集市占了右側的四車道,旁邊的岔道上,直通外邊的濱河大道。所以這裡的車流少,離市中心也近,主辦者便把這裡建成了農曆古會。

遠遠地就聽見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大大小小喇叭里的叫賣聲;臨時搭建的棚子,帳篷,五彩繽紛,鱗次櫛比,占據著道路兩旁。穿戴時髦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南來北往,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各種小吃的香氣瀰漫在空中,時不時飄進人的鼻孔,引誘著我的味蕾。只想展開大嘴,吃遍一切。大大小小的棚子裡,分門別類地擺著各種小商品,五顏六色的布匹,琳琅滿目的日用品,形形色色的鞋類,款式各異的衣服,1-10元不等的各類小商品,擺得滿滿的。還有現做現吃的各類食品,麵包,膨化食品,現榨的香油,現做的花椒大料和調味品,比比皆是。叫賣聲,討價還價聲,衝擊著我的耳膜。

這在都市裡是極少能見到的,令我目不暇接,耳目一新。我像一個好奇的孩子一樣,跟著馬叔,步履蹣跚地在人群中穿來穿去,不願意放過一切場景,一個人物,一切可能被我疏忽掉的東西。

我們來到一元店鋪跟前。只見小商品,分門別類地放在一個個塑料欄筐里。我看見一個框子裡,一個小鏡子和一把小梳子,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著,兩樣商品只有一塊錢,顯然是為出門旅遊的人準備的,好讓大家時刻注重自己的形象。沒想到竟這麼便宜,我花了一塊錢買下來,裝在隨身帶的挎包里。

現在都到網購的時代了,怎麼這種古老的古會,這樣的紅火熱鬧?我費解地問馬大叔。

他笑了笑說,你不也看到了,也買到了,這樣一塊錢的兩樣商品,你怎麼網購啊?快遞費至少也都10塊錢了,就算一次快遞10件,連郵費也得20塊錢,這樣一件也算下兩塊錢,還要等待,還看不到真面目,還要去取,多麼麻煩。你現在這樣,面對面的交易,不願意要了還能當面退換,價廉物美。網購是永遠代替不了的,當然了,這不光是為了買東西,還有更深刻的理由。

更深刻的理由?我非常納悶,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這是三月古會,很快就要耕種了,一方面是要買耕地所需要的生產資料。更為重要的是,人們散聚在四面八方,平時難得一見。只有在這種時候,大家才可以會見親朋好友,共敘友情,順便買點東西,看看老人親情。既是一種購物行為,又是一種友情、親情交流的活動,精神物質雙豐收。重要的是沒有店面,成本極低,商品自然也價廉物美。所以普通的人,一般不會在門店買東西的。同樣質量的東西,古會上要比門店裡邊便宜一半還要多。這就是到現在網際網路的時代了,這種古老的集會,還會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後來如此。怪不得男男女女,一個個打扮得非常新潮,就像過盛大節日似的。

不過,馬大叔說,我們這兒的人是非常講究面子的,吃的好不好根本不重要,衣著打扮,完全不亞於大都市。你看看那些女人們,年齡那麼大了,還染個紅頭髮,打扮得像妖怪似的,但這恰恰反映了時代的進步,沒有人會對她們說三道四的。

記得我們縣裡,第一個穿裙子的人,幾乎被全城人闂得狗血噴頭,不光背後舙派,甚至還敢當面闂,完全把她當成是小姐一樣看待的。可現在你看看,冬天不穿襪子,夏天戴著口罩,穿著滿是破洞的爛褲子,打扮得像乞丐一樣,就是最時髦最有錢的嬬子。說明我們的錢多了,都不知道該怎麼打扮自己了,朝前走到頭了,知道得往後退,就退到討吃要飯的時候了。人家還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丐裝。這讓我們這種年齡的人完全不可思議,但也不會反對的。我的孫女就穿著這樣的服裝,我也不會拿一塊補丁給她補上破洞的。

他說著,搖搖頭笑一笑,這樣的事情,這樣的人和事,只有在這樣的時代才會發生,改革開放以前,根本是不可想像的。

你也許想像不出,過去,我親眼看見,一個一瘸一拐的老人,拿著一副釘鞋工具,剛在人行橫道上放下,就被管理人員沒收了。那可是他吃飯的工具呀,沒有了,讓他怎麼活?沒人管他,不讓個人干任何經營活動,而政府集體企業,也沒有這樣的服務項目,所有人的鞋壞了,只能自己來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釘鞋工具。那時報紙上宣傳,一個財政局長如何勤儉節約,孩子們的鞋壞了,都是他自己買釘鞋工具來修的,還被當做美好的品質去宣傳炒作。其實那根本就是無奈。因為就沒有一個釘鞋的人來給人們服務。只要有一個人就馬上打擊,工具沒收,人被趕走。除了供銷社服務站,再沒有任何地方,你能買到任何需要的東西。這樣琳琅滿目熙熙攘攘的景像,只有在改革開放以後才有;而以前別說買東西了,你連看一眼的機會都沒有。連一個釘鞋的瘸子都要被趕走,這樣大這麼多的商品買賣,那簡直就是罪行,誰敢冒這個險?

他感慨地說。

我們邊說邊走,只聽前面的喇叭里傳來了一聲聲的吆喝聲,臭豆腐,臭豆腐,湖南正宗的臭豆腐,毛主席親筆題詞的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心中懷念毛主席,嘴裡品嘗臭豆腐,快來品一品嘗一嘗。

我們聽著,互相看了一眼,會心地一笑。馬叔說,這些人也太不像話了,怎麼能讓偉大的領袖成了臭豆腐的代言人?毛主席要是聽見了,會把他們抓起來的。因為他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做生意的人,那時候叫割資本主義尾巴。

他低低地說著,眼睛瞟著左右,似乎害怕讓人聽見。

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看看馬叔說,你是不是害怕別人聽見?

他尷尬地笑笑說,心有餘悸。你沒經過那個時代,不知道信口開河會帶來什麼樣的代價。

不遠處傳來了噴鼻的香油味兒。我們抬頭看去,只見有一個攤位上,有人當場製作香油,一瓶瓶半斤3兩裝好的香油,擺了一桌子。桌子旁邊有一架機器,不停地壓榨著香油。一滴滴棕紅色的香油,順著出口,流進一隻只的小瓶子裡。機器旁邊敞開口子的尼龍袋子裡,放著一袋子一袋子的芝麻,桌子旁邊的小喇叭里,不停地傳出一聲聲的吆喝聲。

我們走到跟前,馬大叔買了一瓶香油,大瓶10元,小瓶6元。他買了一大瓶,跟我說,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地方生意好的原因,貨真價實,原汁原味,原料是真的,加工過程你可以當場監督,一點摻假的可能都沒有,而且價格低廉,要比那些所謂的大品牌,質量更好,價格更低。主要是吃著放心,所以,這就是這古老的古會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我非常認可的點點頭說,你們這小地方人,真是能享福啊。

漸漸地,我們終於走出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到了集會的盡頭。那裡停著一輛麵包車,車頂上有一個小喇叭,不停地傳來幾聲吆喝,免費照相,免費照相,中年以上的人免費照相。

還有這樣的好事?我們滿腹狐狸地走到跟前。只見照相的中老年人特別多。原來並非是全部免費,只照相是免費的:貼一個膜10塊錢,裝一個相框35。我發現除了特別吝嗇的人,大多數人至少還貼一個膜,很多人選擇裝相框,免費照相的只是極少數。這就是他的廣告費用。為了減少免費人的數量,他極力宣傳,如果不貼膜,照片很快就會壞掉,變得面目全非。還把不貼膜的幾張相片放到車跟前,讓人們看看免費的下場。這種恐嚇是非常到位的,大部分人都選擇了不免費。令我驚奇的是,不管被照相的人穿著什麼衣服,甚至有沒有頭髮,但照出來的照片,男人一個個氣宇軒昂,女人一個個靚麗多姿,端莊秀麗。衣服也是各式各樣的,西裝旗袍,顏色各異,款式新潮。一個邋遢老相的農村老太太,照片上出來的卻是身著華麗旗袍的民國淑女,真是讓人驚嘆。

我隔著車窗往裡面看。

原來車裡邊有一個女人,正操作著一台筆記本電腦。男人照好的相片,全部上傳到她的電腦裡邊,她把下載好的各式各樣的風景片,各種款式的男女衣服,通過ps軟體,合成出來。電腦連著印表機,很快便列印好了。這樣一張靚麗的照片便出現在人們面前。這真是現代高科技的威力。這樣一對其貌不揚的夫妻,居然能製造出質量這樣好的照片,真是令人驚嘆。麵包車東側,在一個塑料支架上,懸掛著製作好的領袖照片,有毛主席像周總理的照片和習主席像,連相片框子跟他出售的別人的相片一樣,也是一張35塊錢,有不少人在買習主席的標準相片。

這些領袖相都是哪來的?馬大叔不解地問。

網上有啊,我說,很簡單,從網上下載到電腦里的,列印出來,比自己照的要標準的。

那你發現了什麼沒有?他思索著說。

主要還是買習主席的相片。我說,沒有人推動,沒有紅頭文件,沒有社區街道幹部的指導,不是影視明星,不是網絡紅人,也不是帥男靚女,完全是自發的,主動的,發自內心的;他們願意花錢,把自己心中的偶像懸掛在房子的正中間,看一看心裡也踏實,這是對領袖人物最大的肯定。

是啊,他說,市場經濟是最公平的東西,它的公平不僅體現在經濟層面上,還體現在政治、文化、社會、精神等各個方面。從敲鑼打鼓請毛主席像,到靜悄悄地購買習主席像,完全體現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一個人要從內心裡被人尊重和愛戴,完全是自覺自愿的,不是被強迫和引導的。對兩個領袖的不同態度,前者雖然不花錢,白送的,但未必全是大家自覺自愿的;後者雖然自己花了錢,但內心裡是高興的,完全是自覺自愿的。單從精神層面來說,這也許是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之一吧?

我對他細緻地觀察和深刻的分析,非常贊同,連連點頭稱是。

這就是人民的選擇呀,他說,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你不覺得這裡還缺少一個人的照片啊?

是誰呀?我說。

劉主席。他說,雖然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但是他執行的是劉鄧路線。對我們農民來說,所有的政策概括起來,就是劉主席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咱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四大自由啊。其實除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劉主席還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叫三和一少,是針對外交政策的。如果九四年剛解放的時候,就執行劉主席的三和一少,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我們不敢說超過美國,但GDP世界第二,至少可以提前20年!可惜啊,人都是勢利眼,沒人會想起這個同樣偉大而悲慘的人。因為不管對與錯,他是個失敗的人,不光是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對他個人而言也是同樣的。另外也許就是命運吧。他那個人就是生得有些丑,不是說命由相生嗎?也許命中就註定了他會有那樣的結局的。也沒有人把他的相製作出來,在市場上出售。也許商家是非常精明的,他知道這個人是沒有賣點的,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誰。

什麼是三和一少啊?我非常困惑。我這個見多識廣的記者,文化水平要比他高得多,但面對這樣一個文盲,這樣一個老農民,我卻幼稚得像個小學生。

我好奇地問。

就是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援助要減少,對蘇聯和西方已開發國家要和好。我們國家還很窮,人民非常貧困,不能讓人民餓著肚子去救助別人,也不要僅僅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跟西方已開發國家搞得水火不容。當然了,他的官大嘛。這句話的專利是另一人,是他最早提出來的。劉主席是引用的他的話的。

他像一個教授一樣地說。

而我們改革開放以後的對內對外政策,用最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這十二個字,而他就因為這十二個字,悲慘地死去了,簡直是死無葬身之地。這是我們黨、國家和我們民族的悲哀啊!

他微皺著眉頭,若有所思地說。

我們離開集市以後,馬叔開著車來到超市。超市裡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櫃檯上的商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跟大城市的超市沒有什麼兩樣。在衛生紙攤位前,有個衣著時髦的女人,向服務員打聽一種品牌的衛生紙,服務員搖搖頭說沒有這種品牌。那女人失望地搖搖頭走了。馬叔看著我笑,輕聲說,看看現在的人活奢到什麼地步,擦屁股的紙還要品牌。不是她理想的牌子不要。你知道改革開放以前,在我們農村是用什麼東西擦屁股嗎?

那還不是用紙呀,除了紙再能用什麼呢?

我說,非常奇怪他怎麼提出這樣的問題,難道除了紙還能用什麼來擦屁股嗎?

不不,他搖搖頭說,紙對我們來說完全就是奢侈品,飯都吃不飽誰還能捨得用紙來擦屁股?連學生寫作業都用不起紙,別說在以前了,就是我的那個侄子上學的六七十年代,小學生寫作業都沒有本本,用的都是石板,寫字是用石筆。還有那更窮的連石筆也買不起,就到河溝里找來紫紅色的軟石,自己來磨筆。在石板上寫好作業,要小心地用襻襻提著讓老師看。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擦掉。你想,用紙來擦屁股,誰能用得起啊?

那怎麼辦?總不能讓屁股上的屎留在褲子裡吧?

我困惑地問。

用土疙瘩。他笑著說,在地里幹完活回家的時候,每人提著一個虆兒,撿一些大小適中的土疙瘩,回來放在茅坑的旁邊,上完廁所後就用這土疙瘩來擦屁股。等下次去幹活的時候,再把這些擦過屁股的土疙瘩裝進虆兒里,倒進地里,還是不錯的肥料。

我吃驚地睜大了眼睛,簡直不相信他說的是真的。但看著他真誠的眼睛,我不得懷疑他說的是真話。但我很難相信,當時的農民竟然能窮到這種程度,落後到這種地步!貧窮和落後是一對孿生兄弟,倉廩實則知禮節。現在,恐怕再落後的人雖然不至於選擇有品牌的衛生紙,但也絕不會用土疙瘩去擦屁股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一定要建立在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基礎之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在你們大城市,在工廠和工人多的地方,恐怕這全是天方夜譚。但在六七十年代的農村,特別是我們這些山區農村,你根本想像不出貧窮落後到什麼地步。如果我不對你說這些,你能想像到嗎?甚至你的父輩祖輩們恐怕也是想像不到的,更別說經歷過了。

的確是,我說,儘管我的父母和我的祖父母們也時不時給我講一些他們過去的事情,雖然也貧窮和痛苦,但絕對沒有你說的這樣的貧窮和痛苦。

所以,他說,像我們這樣的人,沒有早早地死掉,還能活到今天,能趕上我們今天的太平盛世,夢裡都會笑醒的。雖然我經歷過那麼多的貧窮和痛苦,但一切都過去了,我會像珍惜我的生命一樣,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的。

他割了兩斤肉,打成肉餡,又買了一些調料,姜蔥蒜,還到對面的餅子鋪上,買了十幾個燒餅,又開著車來到南面的自由市場,在一個饃饃攤位上,分別買了一些窩頭和饃饃。

這就是城鄉差別,馬叔說,儘管有了汽車,但還是不太方便,只能多買一些放到冰箱裡,要不然還得天天開著車到城裡買東西。多虧有了冰箱,雖然吃的都不是新鮮的,但總是方便一些,你也只能入鄉隨俗跟我這個懶人遭罪了。

不,我說,我們天天吃外賣,天知道那些外賣是怎麼做的。那些東西能說是新鮮的嗎?是在什麼地方做的?也許就是在豬圈裡廁所里做,這個誰知道。人家把昨天的剩菜剩飯重新加熱一下賣給你,誰能知道啊?看上去一樣的口感好,色香味俱全,像你這樣的,至少知道我是吃的什麼,怎麼做的。別把城市人的生活就看得那麼高大上,其實不比你們好多少。

你這樣說我就放心了,不然我心裡會不安的,他笑著說。把買的東西一樣樣放在後備廂裡面。

你買了那麼多餃子餡,是準備吃餃子了,我問他。

當然,他說,我給你做的是三鮮餃子。

三鮮餃子,哪三鮮?我問道。

暫時保密,回去你就知道了,他詭秘地笑了笑說。

第二天,我們早早吃了早飯,帶上鏟子和小钁頭,每人拿了一隻小塑料袋,把工具裝在袋子裡,鎖上門,到地里去挖野菜。這大概就是他說的三鮮餃子,我們來到他自家的果園裡。

他把小钁頭給了我說,你年輕力氣大,到果樹下邊去刨小蒜,我去挖蒲公英,苦苦菜和馬齒莧,你能認得小蒜嗎?

能認得,我說,中醫上不是叫薤白嗎?

對,就是它,你撿大的刨,把它加在野菜餡兒里,餡兒的味道會更好。

他指了指遠處的樹底下說。

原來,小蒜喜歡背陰的地方,樹底下最多。

我來到最大的那棵果樹下邊。只見果樹下邊周圍一片綠茵茵的全是小蒜。我一钁頭一钁頭地挖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挖了半袋子。回頭看看,只見馬叔的塑料袋子裡野菜也挖得滿滿當當的了。我們坐在樹下邊,又把各自挖的東西全倒出來,一個一個地在挑選著,掐去根部,扯掉死葉子,然後再重新裝進袋子裡。

這會兒是農曆的三月,你要是早上一個月來,這小蒜是最好吃的時候,當然個頭沒有這麼大,也沒有這麼豐滿。

他指著我挖回來的小蒜說。

為什麼呀?難道還有時間和季節性了?

我費解地問。

當然了,我們這裡有一句諺語,叫做「二月里的小蒜,想死老漢」。你看看,連什麼都看淡了的老漢,都要因為小蒜害上相思病了。

他笑著說。

別看這些都是野菜,其實他們都是中藥材,苦菜叫敗醬草,馬齒莧和蒲公英,也是中藥,他們都是清涼下火的藥,清肝利火。春季的時候,人們的肝火普遍旺,這些野菜正好早早就長出來了。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也是我們的中醫中藥的偉大之處。

他看著挑揀好的野菜說。

你也懂中醫?

我想起他書櫃里的那麼多醫書,便有些懷疑地問他。

略知一二吧,他說,其實,中醫中藥才是我們最大的國粹。我們的民族幾千年來越來越強大,人口越來越多,完全就是中醫中藥為我們保駕護航的。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多少懂點中醫中藥,一來為我們的健康服務,二來也不會被假冒的所謂保健品所欺騙,他說。

有那麼多人買保健品,那些保健品到底是真是假呀?我問道。

保健品就是一個偽概念,他堅定地說,在改革開放以前,從來沒有人提過什麼保健品,連這樣一個名詞都沒有。現在人們有錢了,對健康越來越關注了,就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打出了所謂保健品的旗號,到處騙錢。如果說還有所謂的保健品,那它一定是中藥,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全是假的,就是別有用心的欺騙。

我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一個農民,一個號稱是文盲的人,怎麼敢下這樣的斷語呢?我表示不大相信。

你不相信是吧?他說,那就說明你對中醫中藥還不太了解。中醫學上把中藥,就跟人一樣,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沒有任何副作用;中品藥,偶爾有一些副作用;下品藥副作用就太大了。所謂的保健品,我說是真的保健品,就是把中品和上品藥,組合起來,做成製劑,起上一些神神叨叨的名字,加上一些高科技的名詞,印上華麗的包裝,就成了百病都治的神藥,就能賣上天價。尤其是食藥兩用的中藥,更是最安全的,服用上多少也沒有副作用的。大多數中藥裡邊的甜味藥,都是此類藥。因為中醫學上說,凡甘皆補。滋補的中藥當然有保健作用,所以也就可以成為保健品。這還是有良心的,而大多都是不知道用什麼製作的,沒有任何正作用,甚至是非常有害的。既然如此,用中上品藥正兒八經開上方子,在藥鍋里煮著服用,儘管用,又價廉,完全可以達到保健的目的,為什麼要用保健品?你見有幾個中醫師買過保健品?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不得不相信,他書櫃里的那些中醫中藥書,絕不是擺設,但理論上這樣說,還不能讓我信服。

你能舉個例子嗎?我說。

有呀,他說,我有一個表弟就是賣保健品的。他有一種保健茶,號稱是能治百病的。一小袋泡一杯,一袋30塊錢。我看了它的成分,那還真是一個中藥方子,不是假的,叫甘麥大棗湯。你一聽這名字就知道了,它是由三味藥組成的:甘草,大棗和浮小麥。甘草在這地里遍地都是,大棗最便宜的時候一塊錢一斤,浮小麥在加工廠裡邊,當垃圾倒了,30塊錢能買多少?那一袋連五毛錢也不值。這還是有良心的,他敢把成分標出來,讓懂得醫藥知識的人,能知道他是用什麼做的。而更多的,他用什麼做的你都不知道,這樣的東西敢吃嗎?完全就是謀財害命。咱們現在把這兩袋子野菜,稍微加工一下,給起上一個古怪的名字,完全可以當保健品出售的。發點大財是沒問題的,但這不是缺德的事嗎?正直的人是不會去做的。所以跟保健品打交道的人,賣的是騙子,買的是傻子。千萬不要去和這個發生一點關係。不是害人就是被人害,沒有中間道路可走的。

我聽著他說的話,不得不相信,他對中醫中藥,可不只是略知一二那麼簡單。

就按你說的,服用甜味的中藥用來保健,那也不能隨便服用吧,我反問道。

那當然,他說,人體其實就像一棵大樹,由樹根樹幹和樹梢組成。樹根就是人的腎,樹幹就是人的脾胃,樹梢就是人的頭面四肢,樹根和樹幹是最重要的。所以,中醫把腎叫先天之本,把脾胃叫後天之本。保健就是保本啊,就是補腎健脾。而人的身體又是由氣血陰陽組成的,根據對自身的判斷,缺什麼補什麼。這些都有專用的中成藥製劑的:補中益氣丸是補氣的,養血歸脾丸是補血的,六味地黃丸是滋陰的,桂附地黃丸是壯陽的。很多人把陰陽分不清楚,其實,陽是功能性的,陰屬物質性的。物質是主要的,功能是對物質的轉化。無陰不生,無陽不長。陽氣就像是水泵,陰血就像是井裡的水。首先井裡要有水:人的身體就像是一塊田野,有水才能通過水泵,抽到田野里進行澆灌。所以,水才是最重要的,主要的和先決的條件。因此,中醫上說,人的身體是,陽虛一二三,陰虛七八九。所以補腎,首先是要補陰而不是補陽:水泵不能比水還多,不然抽的只是空氣,不但把水泵燒壞了,可能把田野裡邊的一點水分也耗乾了,得不償失。但市面上所謂的補腎藥,其實大多是壯陽藥,不僅沒用,還是有害的。因為它補充的不是物質,而是功能:沒有物質,功能越強大,消耗得物質越多,人的身體就越虛弱。所以那些所謂補腎藥,是萬萬不可服用的。除非你七老八十了,元氣非常衰微,那也沒有必要服用廣告上吹噓的那麼厲害的藥,桂附地黃丸就是最好的壯陽藥。

原來如此!我看著這個一臉滄桑的農民,他竟然懂得這麼多。難怪他的身體這麼好,卻從來沒有服用過任何保健品,他是如何懂得自己保健的。

其實,他拍了拍沾在手上的土說,為什麼說六味地黃丸是保健聖藥?道理就在這裡。而地黃在這個方子裡邊又是核心藥品,以地黃為中心的養生藥品,還有很多。比如,除了六味地黃丸是補腎的外,杞菊地黃丸是用來補肝的,麥味地黃丸是補肺的,歸芍地黃丸是補血的,石斛地黃丸是補脾胃的,明目地黃丸是護眼的,知柏地黃丸是去火的,天王補心丸是補心的,雖然沒有地黃二字,但核心原料還是地黃。你說我們北方的天氣,是乾旱的時候多,還是雨澇的時候多?

他轉過頭問我。

當然是乾旱的時候多,我說。

所以,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大自然,我們的中醫中藥就叫自然療法。我們的身體也是乾旱多雨澇少——火多水少,所以如果你要保健,就要補水。當然是指中藥裡邊的水,補水就是補陰血。只要水分充足,人的身體就一定會強壯。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未病就是還沒有發生的病。這意思很明確,就是保健,保護你自身的身體健康,用你自己的身體健康抵抗疾病。掌握了這個要領,我們經常服用一些滋補陰血的中藥製劑,就能夠達到保健的目的,也就是最好的保健品,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的。那些注重美容的婆姨人,與其花上大價錢美容,還不如服用價廉物美補水的中藥,三個月下來就會水靈靈的,既健康又漂亮,完全可以素顏示人,美容店也得關門大吉了。

我回去的路上,思索著他的話,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回到家裡,他剁餡,我和面,不一會兒就做出一鍋用野菜製作的三鮮餃子。放在盤子裡的,擱在茶几上,蘸著醬油醋和蒜做成的佐料,香噴噴地一口一個吃著。不,我吃的不是餃子,而是中藥,他們叫蒲公英,敗醬草,馬齒莧和薤白。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